奥莱拉雅和意外收获的马赛多 Tenuta dell'Ornellaia
同样位于宝嘉丽(Bolgheri)的第二个“呀”——奥莱拉雅(Ornellaia)是我和中国红酒收藏家一同分享的“呀呀呀”中,评价最高的一支“呀”。它没有凸显的特质,却还在不断进步中,是一款内敛且需要细品的好酒。
“呀呀呀”最初都属于托斯卡纳的葡萄酒世家安提诺里(Antinori)家族,可后来唯有奥莱拉雅由于美国加州的罗伯特·蒙大菲(Robert Mondavi)酒庄的介入,最后花落花思蝶(Frescobaldi)家族,可谓一波三折。想必大家在著名的电影纪录片《酒业风云(Mondovino)》中,对记者站在奥莱拉雅酒庄(Tenuta dell’ Ornellaia)门口按门铃的片段还记忆犹新吧!
终于有这么一天,这个站在门口按门铃的记者变成了我自己。而这一次,巨大的铁门没有将我们挡在门外,大门立刻开启,我们的车缓缓驶入奥莱拉雅,门内是个新的世界:花园里栽种着樱花树,大团锦簇开放的樱花争相斗艳,在热辣的阳光中特别美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樱花园。
这里有典型的托斯卡纳建筑:带着拱门,砌着橘色砖瓦、黄色墙面的房子被草坪包围着,院子里鸟语花香,阳光洒在橘色的房顶瓦片上,让人感觉温馨而舒适。远处有一个41公顷的葡萄园,而接待员Claudia则提出先开车带我去离这里有5分钟车程的另一个56公顷的葡萄园。
烈日下,我们来到了这片奥莱拉雅的主要葡萄园,这里开阔、大气,不远处就是海。这里居然还有一个特地搭建的“观园台”,原来是一棵地势较高处的大树,大树枝繁叶茂,树根周围用木板搭出了一个可以坐观葡萄园的凉台。站在树下,凉风扑面而来,将葡萄地里的泥土气息带入鼻腔中。我深呼吸,感觉舒畅淋漓。
回到了奥莱拉雅酒庄内,我们径直走到酒庄深处的密林中,密林深处有一栋长如廊桥的建筑,原来这就是由美国酿酒权威契里契夫(A.Tchelistcheff)参与设计的酿酒车间和酒窖。建筑多为木结构,而车间内则布满了巨大的不锈钢发酵罐,宽敞的发酵车间需要步行长达10分钟。这里的酒窖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在于酒红色的地板,让你感觉仿佛美酒从橡木桶中不知不觉流了满地。奥莱拉雅Logo上的皇冠闪闪发亮和酒窖内红色的主色调交相辉映,仿佛宫廷般豪华气派。
奥莱拉雅的诞生
不甘落后的鲁德维科
西施佳雅的成功,开创了超级托斯卡纳顶级酒的先河。庄主马里奥侯爵去世后,由安提诺里家族的尼古拉(Nicolo)接管。而奇昂蒂(Chianti)起家的安提诺里家族掌门皮耶罗(Piero Antinori)帮舅舅马里奥在世界市场成功营销西施佳雅后,自己也开始种植赤霞珠葡萄,先后酿造了在传统桑乔维希品种中掺入少量赤霞珠的提娜内罗(Tignanello)的红酒,以及以赤霞珠为主导、掺入少量桑乔维希的索拉雅(Solaia)红酒。这两款酒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索拉雅的地位也急剧上升到和西施佳雅齐名。
奥莱拉雅的酿酒车间和酒窖
这时,来自安提诺里家族的另一个人物鲁德维科(Lodovico Antinori)看到了堂兄尼古拉和哥哥皮耶罗的成就,有点不甘心了。1981年,年近40的他从电影圈回到了宝嘉丽,在西施佳雅附近找到了一块92公顷的土地,开始种植赤霞珠葡萄,并建立了奥莱拉雅酒庄(Tenuta dell’Ornellaia)。
巨资打造,明星云集
不负众望,奖项连连
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份的奥莱拉雅被评为意大利最好的红酒之一,从此一炮走红。在2001年美国权威的葡萄酒杂志《葡萄酒观察家(Wine Spectator)》评选出的“全球百大葡萄酒”的排行榜上,1998年份的奥莱拉雅更是获得了第一名的殊荣。在市场价格上,奥莱拉雅也和索拉雅相差不大,都在150美元左右。
鲁德维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不仅为建造酒庄投入了多达700万美元的巨资,更是请来了拥有庞大明星阵容的一流酿酒师团队,其中就有有“超级托斯卡纳酿酒师鼻祖”之称的塔基(GiacomoTachis),美国酿酒权威契里契夫(A.Tchelistcheff),波尔多酿酒大师裴诺,以及有着“飞行酿酒师”之称的米歇尔·罗兰(Michel Rolland),每一个名字在葡萄酒界都是响当当的。
奥莱拉雅(Ornellaia):80%赤霞珠,接近20%的梅露,极少量的品丽珠。酒庄面积92公顷,年产18万瓶。
圆梦奥莱拉雅,品尝马塞多
马塞多的标记
Masseto:意大利Petrus
虽然在国内已经领教过奥莱拉雅的魅力,但来到酒庄品酒自然又是另一种感觉。要喝Ornellaia容易,能喝到Masseto就难了。这是我来到Ornellaia酒庄前唯一心里没底的一件事。要知道和年产18万瓶的Ornellaia相比,用100%梅露(Merlot)酿成的Masseto的年产量只及Ornellaia的六分之一,最后能分到中国市场的也不过区区几十瓶吧。
从酿酒车间出来后,Claudia指着桃红色樱花后的一个小山坡说:“看,那就是马塞多(Masseto)的梅露葡萄园。”只见不远处总共7公顷的梅露园恰好分布在葡萄园中央隆起的一块土坡上。土坡以沙地为主,这和“波尔多酒王”柏翠堡(Chateau Petrus)的土地有几分相似。最神奇的是分布在土坡中段的那块土地上能酿出质量最高的梅露,而坡顶和坡底的水土相对要逊色些。马塞多就是用这坡顶、坡中和坡底的三块“迷你水土”种植的梅露葡萄混合酿成的。
最后,我步入品酒室会见奥莱拉雅酒庄的亚洲区主管Giovanni Mazzoni先生。一番交谈后,慷慨的他一眼望穿了我的心意,亲自为我开启了一瓶稀有的马塞多2004年份珍酿。马塞多毕竟是马塞多,它有着深紫红色的色泽,带着浓郁的桃李味与熏烤味,单宁丝滑顺口,梅露品种的柔顺口感显著,然而口感却更像“新世界”酒,尤其表现在酒精度和强劲感上。它的确是一款极具个性又让人过口难忘的极品酒。
马塞多的投资价值
有着“意大利帕图斯”美誉的马塞多是来自意大利顶级酒庄单一葡萄园、单一葡萄品种的极品佳酿,年产量仅3万瓶左右(2003年份更是只有2.2万瓶),自然受到了全球红酒市场的特别青睐。
此酒一上市,价格立刻飙涨,一瓶750毫升装的Masseto 1998年份酒刚上市的零售价约为114欧元,到了2008年,此酒在拍卖行中的成交价竟然达到了508欧元。这等于说从1998年到2008年这10年中,马塞多的市值翻了4倍还要多。
作为红酒收藏和投资的对象,马塞多近年来的走红幅度更是惊人:拿2006、2007、2008这几个年份作比较,马塞多价格的上涨幅度是20%和70%。如果是大瓶装的,增值就更为显著了:一瓶6升装的马赛多在2007年被售出6948欧元的天价,比2004年的市价要高出整整5倍。
从马塞多近年在市场上的打分情况如下:
马塞多(Masseto):
酒庄面积:7公顷,葡萄
品种:100%梅露,年产量3万瓶左右。
Ornellaia亚洲主管Giovanni Mazzoni独家专访
Sophie:Ornellaia最早属于Antinori家族,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成为竞争对手Frescobaldi家族的产业,Frescobaldi在接手了Ornellaia之后,酒庄有哪些变化?
Giovanni:我首先要声明的是虽然Ornellaia属于Frescobaldi家族所有,但在酿酒、运营和管理方面我们完全是独立的。我不希望别人把Ornellaia和Frescobaldi这两个名词混淆起来,Frescobaldi家族也非常尊重Ornellaia的品牌独立性。
Sophie:我来Ornellaia前还去了Montalcino拜访了Biondi Santi酒庄,作为意大利托斯卡纳的最顶级酒庄,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传统酒庄的呢?
Giovanni:Biondi Santi是Montalcino最好的酒庄,Franco Biondi Santi先生是令人尊敬的酒界风云人物,他为Montalcino乃至托斯卡纳作了很多贡献,我一直对其心怀感激和敬重。作为Ornellaia,我们处于Bolghari地区,和Montalcino的Biondi Santi缺乏可比性。但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意大利顶级酒的代名词,Barolo、Brunello和Bolghari中,我们占了一个“B”!
Giovanni Mazzoni
Sophie:是啊,如今波尔多风格的意大利酒“三剑客”Sassicaia、Ornellaia和Solaia无论在国际声誉还是市价上都超过了代表意大利传统风格的Biondi Santi,您作为一个意大利人,是否对此感到一丝遗憾?“三剑客”用的毕竟都是法国波尔多的葡萄品种和酿酒工艺啊!
Giovanni:Biondi Santi是Montalcino的最杰出和传统的代表。我们则不同,Ornellaia是产自Bolgheri的顶级葡萄酒,两家的水土、葡萄品种完全不同,因此也缺乏可比性。但是作为同样来自托斯卡纳的著名酒庄,我们同样感到自豪。
Sophie:在“三剑客”中,您认为Ornellai区别于Sassicaia和Solaia的地方是什么?
Giovanni:Ornellaia是“三剑客”中最为优雅的一款。
Sophie:现在Masseto的名气似乎已盖过了你们的主打酒Ornellaia,市场价格也是如此,您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
Giovanni:在Ornellaia酒庄,自然Ornellaia红酒是我们最重要的酒,但因为Masseto的产量非常小,导致了市场的极度关注,甚至超过了对Ornellaia本身的关注,我们并不希望这样。Masseto的确难得,它的葡萄园虽然只有7公顷,却是非常稀有的水土,产量也远远小于Ornellaia,但我们的主角还是Ornellaia。
Sophie:同样是用100%梅露酿成的产量很小的顶级红酒,我能不能把Masseto比做“意大利Petrus”呢?你们是否曾经做过这样的类比?Masseto和Petrus是否有过正面的较量?
Giovanni: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瞒您说,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人们会有这样的比较。几年前我们曾经组织了一次Masseto和Petrus的面对面的较量,当时两家酒庄的庄主都到场了,我们开始了垂直品酒的横向较量,最后的结果是不相上下:几个年份的Petrus打赢了Masseto,Masseto也不示弱,我们有几个年份也超过了Petrus。我还记得当时Petrus的庄主走上前来和我们握手,并到台上说:“Petrus从现在起在世界舞台上多了一个同胞兄弟。”这让我们倍感荣幸。你知道这就好比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当面赞扬您的美,您听到了这样的赞誉会有多激动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