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在明确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的基础上,通过检索、研读、整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的相关文献,掌握经典理论与新的研究动态,为机会公平评价与绩效公平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基本观点的铺垫工作。通过实地调研,搜集案例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料、城市空间扩展与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资料、居住区资料等,为实证研究提供资料保证。
2.跨学科研究法
从城市地理学的专业知识入手,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进行综合研究。首先,从公平正义理论、效率与公平理论分析的角度,阐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的价值取向;然后,结合城市规划学的空间均衡理论与公共设施布局理论,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的形成机理,结合城市经济学理论,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机会公平与绩效公平评价体系;最后,与城市地理学中应用广泛的地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将理论成果转化到实践领域。
3.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在分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的内涵与形成机理,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机会公平评价与绩效公平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总体与典型区域两个层面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进行实证研究,由此分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不公平的形成机制,从认识、技术、规划、制度等四个层面探讨空间公平的构建框架,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两个层面的实证研究选择不同的研究区域。
总体层面:实证研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机会公平性,包含的研究区域为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以内的主城九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的所有行政区域,北碚区、渝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巴南区、江北区的部分行政区域。
典型区域层面:实证研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绩效公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市沙坪坝区进行研究。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的价值取向、形成机理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实证研究时,采用了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分析两种定量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采集、管理、操作、分析和显示空间数据,是本研究应用最广的分析方法。在本文中的应用有四个方面:一是基于调查和收集的相关数据,在ARCGIS中建立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行政单元等地理空间数据库;二是采用缓冲区分析、最小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机会公平性及绩效公平;三是采用叠加分析方法,将可达性空间优势度与城市经济空间优势度进行耦合分析;四是将所有分析结果可视化表达。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城市经济的空间优势度评价,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检验、标准差检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