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食物混着吃会导致身体不舒服

什么食物混着吃会导致身体不舒服

时间:2023-09-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认为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温热性食物中以热性食物的作用最强,而比热性食物的效果弱一些的食物,则称为温性食物。中医认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体质特点,结合食物四性有针对性地选用食物。膳食平衡是现代饮食生活原则,也是身体健康的根本。膳食平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我国饮食养生中的四季膳食平衡主要包括六大平衡关系。在日常膳食中,五味的平衡,可增进食欲,有益健康。

四季饮食与健康

SIJI YINSHI YU JIANKANG

自然界一切生物在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必然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与大自然相适应的,一年四季人体的新陈代谢若违反这一规律,四时之气便会伤及五脏,即中医所谓的“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

作为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健康饮食养生,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不同的饮食原则和要求。唐代医家孙思邈非常重视食疗、食养,他说:“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与四季相对应的农历,是指以我国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气候特点,而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区就不一定如此,就世界范围而言则更不一样,故划分四季不能固定于我国农历的某某月,应以气象学和物候学的特征为依据。只要符合其特征的,不管当时是什么月份,均可视为是相应的季节,并按照各季节的饮食养生要求来调理。

◆四季与食物四性

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首先讲究的是“四性五味”,这里的四性(又称四气)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功能产生寒、凉、温、热等四种性质不同的反应和效果,因此被称为四性。另外对于寒热偏性不明显的,则统称为平性。

温热性食物

我们一般说的“燥”或“热”的食物就是指温热性食物,此类食物能使身体产生热量,有提升体能的作用。中医认为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温热性食物中以热性食物的作用最强,而比热性食物的效果弱一些的食物,则称为温性食物。温热性食物比寒凉性食物多,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症象的生姜、大葱、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症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寒热温凉平衡

中医认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体质特点,结合食物四性有针对性地选用食物。如寒性体质宜选用温热性食物,热性体质宜选用寒凉性食物等。也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选用适当的食物,如夏季宜选用寒凉性食物,冬季宜选用温热性食物等。

img4

寒凉性食物

一般被称为“凉”、“寒”或“退火”之类的食物就是寒凉性食物,此类食物有降低身体热能和体能的效果。中医认为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寒凉性食物中以寒性食物的作用最为显著,而比寒性食物的效果再弱一些的食物,称为凉性食物。寒凉性食物不是很多,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症象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鸭梨等都属于寒凉性食物。

平性食物

对于性质平和不偏,介于凉性和温性食物之间,不冷不热的食物,可以归为平性食物。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食物次之,寒凉性食物居后。平性食物具有健脾开胃,强壮补益的作用,除非个人有特殊的过敏性反应,大多数人群平日均可食用平性食物,而平性食物也是我们日常所食用的主要食物,如大米、面粉、黄豆、山芋、萝卜、苹果、牛奶等。

img5

◆四季与食物五味

关于味道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说的就是菜肴的味。味是一种感觉,又称味觉。中国菜以滋味胜出,味是中国菜的灵魂。古人把甜、酸、苦、辣、咸定为五味,并有“五味调和百味鲜”的说法。所谓“五味调和”,应该包含下列几层意思:一是每一种菜肴应有自己的独特风味。对一桌筵席来说,各种菜肴的味道,应在总体上协调平衡,各尽其美。二是烹饪技术,离不开调味品,调味品不是要多多益善,要各尽其所能,投放量以及加热过程中的先后次序,都可以促使菜肴的滋味发生千变万化,因此调和滋味是烹饪成败的关键。三是应该善于掌握人们的口味习惯。在安排菜单和烹饪调味中灵活变化,忌刻板单一。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尽相同,因此有“众口难调”、“食无定味,适口者珍”等说法。

咸味

咸味是百味之首,是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味道,在烹调中作为调味中的主味使用,咸味也是各种复合味的基础味。一般的菜肴,大部分都要先有一些咸味,然后再配合其他的味道。如酸甜口味的菜肴,也要调上少许咸味,吃起来才会酸甜带香。食盐是产生咸味的主要物质,此外具有咸味的调味品还有酱油、酱类、咸鱼、咸肉等,它们都是含有食盐成分的制品。

甜味

甜味在调味中的作用仅次于咸味。甜味可增加菜肴的鲜味,并有特殊的调和滋味的作用。我们日常烹饪中应用最广泛的为白糖。

酸味

酸味是很多菜肴所不可缺少的味道,它不但可以单独构成菜肴的口味,还有较强的去腥解腻功效,并可以促进原料中钙质的分解。但酸性食物少食有益,多食则反蚀伤肝,使肝气偏盛。

辣味

辣味分为热辣和辛辣两种。热辣是指主要作用于口腔中,能引起口腔烧灼感、痛感,而对鼻腔无明显刺激的感觉,代表种类为辣椒、胡椒等。辛辣是指不但作用于口腔中,同时又对鼻腔产生刺激的感觉,其代表种类有葱、蒜、韭菜、洋葱、芥末等。

苦味

苦味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味道,《本草备要》中说:“苦者能泻燥火”。中医认为,苦味入于心经,有泄心火、燥湿和坚阴作用。多食苦味食物有除湿利尿的功效。

◆四季与膳食平衡

膳食平衡是现代饮食生活原则,也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开发食物资源,发现了人体营养需要与食物相对应的关系。膳食平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我国饮食养生中的四季膳食平衡主要包括六大平衡关系。

四性平衡

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分。我国的饮食传统中十分重视食性的平衡,吃寒性的食物时必须搭配些热性食物,如螃蟹属寒性,生姜属热性,吃螃蟹时要佐以姜末等,以达到平衡。

五味平衡

我国烹饪理论主张菜肴要五味调和,不可偏嗜。在日常膳食中,五味的平衡,可增进食欲,有益健康。如酸味可增进食欲、健脾益胃,且能增强肝脏功能,但过食酸味会使消化功能紊乱。甜食有补气益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之功效,但食糖过多则会影响食欲。

冷热平衡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论述了膳食冷热平衡的原则:“热食伤胃、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而生冷、凉食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夏日更应慎重。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伤胃脘、咽喉。

酸碱平衡

食物一般分为酸碱两种,瓜果、蔬菜属碱性食品;鸡、鸭、鱼、肉类等属于酸性食品。日常生活中应掌握好膳食的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补益得当。

食品杂与精平衡

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从人类进化史来看,必须有来源众多的食物才能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为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食用不同的食物,而杂食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img6

◆四季与食疗养生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四季食疗养生并不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学”和“饮食学”,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历代食疗养生的宝贵经验而形成的,具有中医学的鲜明特点。如春天万物生发向上,可用升补,饮食要清淡;夏天炎热酷暑,宜用清补,饮食要甘凉;秋天气候凉爽干燥,则宜平补,要多吃生津的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适宜滋补,可食用比较温热的食品。四季食补应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这样可保养体内阴阳气血,而使正气在内,外邪无法入侵。

因时养生

因时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黄帝内经》中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中医也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些都说明人体必须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而养生,从而加强人体适应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能力,以保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性味辨解

食物之所以具有治疗作用,是因为它们与药物一样,本身也有性味的偏胜。我们可以利用食物的不同性味,针对疾病的性质,采用正治、反治等方法,以调整人体气血的阴阳,祛邪扶正,使阴阳平衡,恢复健康。

贵在调和

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各种性味又各归于不同的脏腑,那么要想保持身体的健康,就必须讲究食物的五味调和,注意食物补养的要求和宜忌,掌握其规律,这样才能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以及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因”制宜

“三因”,即指因人、因地、因时。三因制宜,就是要根据病人、地域及天时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饮食调理方法,这是四季食补的重要原则之一。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的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医的“预防”包括无病防病和有病防变两重意义,四季食疗也是如此。人体在未病之时或患病之后,都需注意营养卫生和调理,并以饮食作为调养身体、防止疾病加重或并发其他严重疾病的重要手段。

img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