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君南[1]
引 言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转为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2]这意味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业性导向更加明显,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文学院广播电视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式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及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应用,媒介内容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以传统媒介类型为基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当代新闻事业的人才需求。广播电视行业面临新媒体发展的挑战。学生的培养不再仅仅局限于只满足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而要寻找新的突破。
以上两方面的变化使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亟待调整更新。针对以上两个变化与挑战,笔者访谈了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他们有的坚守在新闻战线一线,有的在政府部门从事网络传播管理工作,有的是互联网视频网站的中层管理人员。笔者试图通过了解这些从业人员对专业学生的素养期待,探讨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转型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广播电视学专业在应用型高校转型中的发展定位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探析
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就是要转变为职业技术学校或技能培训学校吗?显然这样的理解是办学的整体倒退而非转型升级。转型后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是减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不是削弱学术水准。笔者认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真义应是在原有理论教学基础上更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要尽力创造高仿真与业界接轨的实验、实训条件,在教学和训练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从本质属性来看,应用技术型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并非仅拥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单向度的工具人、技术人、技能人,而应是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3]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中级人才不同之处在于,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应接受和其他类型本科高校一样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掌握技能,还应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这些专业人才在校所受训练和教育是面向社会职业分工的专业教育。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类型、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都以应用技术型为主要特征,培养出的人才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能力。
(二)媒介融合时代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探析
新闻教育的教学理念是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4]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下,媒介的边界逐渐消失。以媒介类型为基础形成的专业区分理念显现出一定的不足。新闻教育的教学理念亦根据应新的媒介环境发生改变。
我国新闻教育的思路基本可以总结为从以报学为主的新闻教育的兴起和延续。到广播电视在我国兴起后,新闻教育又以广播电视为主。[5]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新闻教育中又逐步增加了有关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课程。然而,现实中媒介并没有出现相互替代的发展趋势,而是相互叠加,融合发展。因此,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在新闻教育中,“纸媒要求文字功底,广播、电视媒体要求掌握电子专业设备的操作技能”这样的教学理念逐步凸显出弊端。对于新闻传播学下设各个专业来说,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应再遵从“区分”的思路,相反,应该跟上“融合”的节奏。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培养应不再局限于培养广播电视台、电视台单一面向的专业人才的思路,应该培养“全媒体”人才。
笔者认为,媒介融合对媒体人才培养的要求是要有多媒体的传播思维,具备信息的整合能力,熟悉全媒体业务技能。这无疑对新闻传播学各个专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才培养在从单一的媒体应用型向全媒体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跨度较小。然而笔者担心循着这一思路,未来对专业发展会构成威胁的不是“转型”,而是“竞争”。
二、问题的分析——目前广电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一)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教学的必要性
前文已述,笔者认为在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过程中,理论教学不应被裁撤。相反,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在应用转型中更应被重视,对广播电视学专业来说尤为如此。原因有三:
第一,理论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专业属性,了解专业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掌握分析问题的专业方法。在本科教育阶段,如果缺失理论知识,学生的专业视野、发展方向受到局限。
第二,理论教学缺失会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本科生所学习知识内容由通识性向专业性转变和过渡。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方法与中等教育阶段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如果理论教学缺失,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专业基础的形成。没有理论教学,学生掌握的专业方法就不牢固,理论知识不扎实,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难以做到灵活、变通。
第三,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快,媒体融合趋势下媒介产品形态多样。实事求是地说,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广播电视学教学很难做到预见和超前。如果教学目标仅定位为教会学生操作广播电视行业中的技术和器材,校方在实验设备方面的建设投入将难以想象,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应用型高校如果只是培养不能掌握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只会所谓的“操作技能”的“技术员”“操作员”,一旦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被淘汰,学生也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可能。
综上三个原因,面对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和高校应用型转型提出的命题,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不能减弱,相反更应得到重视。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和教师都难免走进一种误区,即“新闻学专业更强调文字功底,对广播电视学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技术”。强调广电专业的学生掌握非线性编辑技能、摄像机操作技能等操作电子化制作设备的能力。由于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要求放低,学生就会表现出逻辑思维不严谨、文字能力较弱的问题。然而,随着媒介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媒体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不重视和加强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基础有可能变成广电专业学生面对竞争时的一块短板。
(二)配备仿真实验条件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配备仿真实验条件。仿真实验条件既包含实验设备的配备,也包含整体实验环境的塑造。实验设备的配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保障,整体实验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在逐步完成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应创造一个以学生自主的,开放、综合、多元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能够把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够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释放更多创造力。
(三)培养职业伦理、职业理想的必要性
通过与多位媒体从业人员的访谈,笔者试图了解媒体工作一线人员眼中新闻学学生本科教育的不足之处、与业界实践的脱节之处。接受访谈的受访对象结合他们接触过的新员工和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做出反馈。在收到的反馈中,受访对象反映较突出的问题集中在责任心缺失、不好学、没有礼貌。甚至部分受访者认为这些问题比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的问题更严重、更突出。
笔者认为,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职业精神。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其中一层要义是面向社会职业分工。在知识结构更具有职业导向的同时,在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中还应该做好职业伦理教育,塑造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敬业精神。
实践教学不单纯是技术的讲解和教授。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同样有精神引领的内涵。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层出不穷,每一个案例、每一次事件、每一个选题中都有可能遇到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障碍和困难,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不轻易言弃,遇到问题努力解决的坚韧品质。
三、解决问题——未来人文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发展建议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进度安排
结合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我们要重视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但是重视实践教学要重视方式、方法,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
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时期比较封闭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从强制性学习向自主学习逐步转变,且大部分学生毫无专业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相比枯燥的理论学习,学生对动手实践和操作的积极性要高得多。但低年级设置过多实践内容,过度强调实践环节,学生容易依据动手兴趣而把学习重心放到动手操作环节上,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吸收。
另外,笔者认为应当优化实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方式。目前,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学生扎堆找实习单位,新闻单位接收实习生能力有限,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学校和教师也难以评估和掌握,这让毕业实习失去了它应该发挥的作用。笔者认为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可以采用以“毕业创作”的方式评定其综合实践能力,可以给予学生更自由的、充分的时间完成自己的构思和设计。同时以可见的作品作为评价对象,更容易发现学生的不足和教学中的不足。
(二)搭建校内实训平台
笔者认为,专业实训教学应该挖掘自身资源,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加强与学校各部门和学生组织的联系,敦促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专业实践练习。同时,可以定期举行新闻传播类的活动和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三)做好职业理想塑造,加强职业伦理教育
虽然目前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有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但是教师在教学中难免存在照搬理论、抓大放小的问题。学生大多也不重视这样的课程,甚至认为这样的学习可有可无。
笔者认为职业理想和职业伦理的教育应当是贯穿始终的。职场新人和实习生之所以会出现没有责任心、畏难、讲条件、没礼貌等行为,大都是缺乏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但这样的热爱和执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也并非是一门课程可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学生入学之后,专业班主任应做好专业兴趣的启发和培养工作,涉及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的使命和崇高性。
参考文献:
[1]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2]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
[3]李倩.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教育改革[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5).
【注释】
[1]作者简介:丁君南,硕士,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文学院新闻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政策与法规。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2]作者简介:丁君南,硕士,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文学院新闻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政策与法规。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3]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4]李倩.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教育改革[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5):21.
[5]李倩.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教育改革[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5):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