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融合与排斥的辩证法

融合与排斥的辩证法

时间:2023-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户口因此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排斥机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歧视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户口这一世袭的公民权等级制度,是产生农民工群体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的制度基础。因此,户口实际上构成了决定当前中国农民工公民权的第一个层面,即城市社会共同体的成员资格的核心要素。
融合与排斥的辩证法_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

在1949年后中国的人口流动中,户口制度是控制人口生育、流动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资源分配的最核心的制度安排,也是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间不平等的公民权制度的主要机制。户口因此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排斥机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歧视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户口这一世袭的公民权等级制度,是产生农民工群体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的制度基础。就农民工来说,由于其农村出身和农民身份,户口成为最主要的门槛,将之排斥在城市公民权、合法城市居留权和相应的公民福利资源之外。由于无法获得城市户口,尽管农民工在城市辛勤劳作,为城市和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他们依然在制度意义上维持着农民身份。因此,户口实际上构成了决定当前中国农民工公民权的第一个层面,即城市社会共同体的成员资格的核心要素。

本章将通过对从7份重要党报和6份都市报中抽样选取(见第三章)的新闻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来考察中国社会中代表不同利益部门的不同言说者-行动者如何在相关的公共话语论争中,运用不同的话语框架,以不同的方式定义户口制度及其与农民工议题的关系。第一部分将对户口制度本身做一简要的政治经济分析。随后将对党报和都市报之间以及农民工输出地媒体和输入地媒体间不同的话语框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本章也将考察执政党-国家关于户口政策的主流话语和试图推动或挑战主流政策话语边界的替代性话语之间的动态论争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