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普洱茶的传说

普洱茶的传说

时间:2023-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普洱茶被誉为“有生命的古董”,它的诞生、发展和演变被赋予了时光和人文的沉淀。清朝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个姓濮的茶园庄主,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又到一年贡茶时,濮氏茶庄的团茶又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制成茶饼后按照惯例,由老濮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送贡茶入京。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重量,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而皇帝亲自来评茶可谓是茶学界的最高赛事了。

1.普洱茶的传说

普洱茶被誉为“有生命的古董”,它的诞生、发展和演变被赋予了时光和人文的沉淀。它的得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一个生命的机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清朝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个姓濮的茶园庄主,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由于他家的各色茶品都选用上等原料加工而成,加之历代庄主诚实经营,到了老濮庄主这代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特别是以本地鲜毛茶加工生产的团茶、沱茶远销西藏、缅甸等地,成为藏族茶商经常光顾的茶庄,甚至连续几次被指定为朝廷的贡茶。

又到一年贡茶时,濮氏茶庄的团茶又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清朝时期,制作贡茶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神圣和繁杂。制成茶饼后按照惯例,由老濮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送贡茶入京。但这一年,老庄主病倒了,只好让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少庄主当年大约二十三四岁,挺拔俊美,英姿勃发,刚刚与二十几里外磨黑盐商的千金白小姐定下百年之好,眼下正筹备婚礼呢。但是时间紧迫,皇命难违,濮少庄主万般无奈,只得挥泪告别家人和白小姐上路。

这一年的春雨淅淅沥沥、时断时续,再加之时间紧迫,少庄主经验不足又心事重重。平常老庄主晒得很干的毛茶,这一次没有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结果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一个大祸根。

濮少庄主随同押解官罗千总一道赶着马帮,一路上昼行夜宿,风雨兼程赶往京城。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云南境内多高山,这期间不仅要跋山涉水、日晒雨淋,更要随时提防土匪、猛兽和疾病的袭击。好在这一路上并无太多的麻烦,只是正逢雨季,天气又炎热,大多数路程都在山间石板路上行走,骡马不能走得太快,经过一百多天的行程,从春天走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了京城。

濮少庄主一行人在京城的悦来客栈安顿下后,罗千总、押解官兵、马锅头和赶马汉子一伙人因为是第一次来京城,不顾鞍马劳顿,就兴冲冲地逛街去了。只有濮少庄主一人思念着家里卧病在床的老父和未过门的娇妻,没有心思去玩儿,留在客栈里。他想,明天就要上殿贡茶了,不知道贡茶怎样了。想到这里,他跑到存放贡茶的客房把贡茶从马驮子上解下来,打开麻袋,小心拎出竹箬茶包,解开竹绳,剥开一个竹箬包裹一看,傻了眼。茶饼变色了!原来绿中泛白的青茶饼变成褐色的了!他连忙打开第二驮,也变色了!再打开第三驮、第四驮……所有的茶饼都变色了!濮少庄主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半天回不过神来。贡品出了问题可是犯了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没准还要株连九族的。濮少庄主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呆坐在地上很久,慢慢站起来,恍恍惚惚地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倒在床上,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他想起临行前病床前老父的谆谆教导,想到白小姐梨花带雨的娇容和依依不舍的惜别,想到府县官员郑重的叮嘱和全城父老沿街欢送的情景,想到一路上的种种艰辛,想到普洱府那翠绿的茶山和络绎不绝的马帮……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可是如今这熟悉的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祖上几代苦心经营的茶庄即将毁在自己的手上了……濮少庄主在床上思来想去,辗转反侧,绝望的泪水打湿了枕头。“罢了,罢了,若如明天殿前身首异处,不如今天自行了断,免得丢人现眼。”濮少庄主想罢,便起身解下腰带拴在梁上,就往脖子上套去了……

再说店中一个小二听说客栈住进了一个从云南运送贡茶来的马帮,心里十分好奇这贡茶的模样,萌生要见识见识的念头。一个人悄悄地摸进客房,看到濮少庄主解开的马驮子,拿过一饼茶,用小刀撬了一坨,掰了一小块放进碗里加入开水,一看汤色,有如红玛瑙般红浓明亮,入嘴一口,甘滑柔顺,又香又甜。心想,到底是皇帝喝的东西,果然不同一般,于是就搬了个凳子坐在桌边跷着二郎腿慢慢品咂起来。

罗千总一伙人酒足饭饱,哼着小曲,买了些京城小吃给少庄主品尝,一进门就大声叫嚷着要少庄主快来尝尝京都小吃。可是东寻西找都不见少庄主的身影,刚好遇到店小二,便问道:“小二哥,可曾遇到我们少庄主?”小二想了想:“前晌还在,后来好像回客房去了。”罗千总提着东西向少庄主房间走去,刚上楼梯,就听到“哐”的一声巨响,忙推门进去一看,发现少庄主已经悬吊在梁上,手脚还在微微地抖动。罗千总大惊,叫道:“不好了,少庄主寻短见了!”就急忙抽刀砍断腰带,放下少庄主。店小二等人听到喊叫,忙从房中跑出来。好在发现得及时,还没有勒断气,在几个人的抢救下,过了半个时辰,少庄主才苏醒过来。

少庄主醒来后只是流泪,什么话也不说,用手指了指装茶的客房。罗千总觉得蹊跷,走进装茶的屋子,只见一驮一驮的茶全部打开了,细细一看,顿时明白了少庄主寻短见的原因。心想:“完了,完了,自己身负贡茶押运的重任,眼下贡茶出了问题我也难逃干系,还是先他一步走吧,也好有人收尸。”想着想着,再次抽出腰刀往脖子上抹去。

店小二一看这阵势,忙跳过来一把抱住他,夺下他手里的刀子说:“怪了,怪了,你们云南人千里迢迢来送贡茶,这茶还没送上去,就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何苦来哉?”

罗千总边哭边说:“你不要拦着我,贡茶弄成这个样子,我等是欺君之罪,迟早是要掉脑袋的,早一天晚一天,横竖都是死。”

店小二奇道:“你们这贡茶好得很啊,又香又甜,怎么会说要不得了呢?”

罗千总说:“小二哥,你莫要寻我开心了。”

“我怎么会寻你开心呢?这真的是好茶,你若不信,自己尝尝?”店小二说道。

罗千总这才将信将疑地接过店小二端来的茶碗,一看汤色,红浓明亮,喝上一口,甘醇爽滑,的确赛过平时自己喝的茶百倍。他一下来了精神,拿着店小二撬下来的茶端详起来,心想为什么茶会变成这样呢?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天,打定主意:管他呢,大不了也是死,明天将茶叶上贡了再说。

话说乾隆是个讲究生活情趣的皇帝,他喜欢品茶、鉴茶,几次下江南都到过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重量,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清朝时期,中国的大宗出口产品主要以丝绸、茶叶和陶瓷为主,茶叶是换取外汇的重要贸易物品,作为治国明君的乾隆帝深谙此理,在宫中设定品茶斗茶大会,聚集文武百官当众品鉴,取其优胜者而褒奖之,以此刺激民间种茶的积极性,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

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一大早,乾隆帝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观茶品茶,各地进献的贡茶都在朝堂上一字排开,左边是样茶,右边是泡好的茶汤。古时候品茶斗茶都是要先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最后才来评定优劣。而皇帝亲自来评茶可谓是茶学界的最高赛事了。各地送来的贡茶可谓是琳琅满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四川蒙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武夷岩茶等等,都是各地名茶,外形条索紧密,芽头肥壮,汤色翠绿,润如碧玉,都是茶中精品,乾隆帝一时间还真是不能判定孰优孰劣。

突然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有如红玛瑙一般,十分特别。叫人端上来一闻,一股醇厚的香味沁人心脾,喝上一口,甘甜爽滑,像是绸缎般地滑入腹中。乾隆大悦,问道:“此茶为何名?圆如三秋皓月,香如九畹之兰,滋味这般美好。”

太监推了推身旁的罗千总说:“皇上问你话呢,快应啊!”

罗千总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跪在地上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了几句话,讲的又是云南方言。

乾隆听了半天也没明白,又问道:“何府所贡?”

太监忙答道:“此茶乃云南普洱府所贡。”

“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乾隆大声说道。

这一句罗千总可是听得真真切切,这可是皇上御封的茶名啊!他忙不迭地叩谢。乾隆又接连品尝了三碗“普洱茶”,拿着红褐油亮的茶饼不住抚摸,连口赞道:“好茶!好茶!”随即传令冲泡赐赏文武百官一同品鉴。于是,朝堂上每人端着一碗红浓明亮的普洱茶,醇香顿时溢满大堂,赞赏之声不绝于耳。

乾隆十分高兴,他重重赏赐了普洱府罗千总一行,并下旨要求普洱府从今以后每年都要进贡这种醇香无比的普洱茶。罗千总由悲转喜,百感交集,仿佛一夜之间从地狱回到了天堂。回到店中,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濮少庄主,少庄主自是喜从天降。他们重谢了店小二,要回了那饼撬了一个角的普洱茶,赶回了普洱府。

老濮庄主一家领受了皇上的恩赐,普洱知府亲自为濮少庄主主婚,并下令普洱府阖府同庆。整个普洱府犹如过节一般热闹了三天。后来,老濮庄主同普洱府的茶师根据这饼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其他的茶庄也纷纷效仿,普洱茶的制茶工艺在普洱府各茶庄的茶人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地发扬光大。从此,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两百年而不衰。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也成为一种风气和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