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鲜肉品的选购

生鲜肉品的选购

时间:2024-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公牛肉硬实、粗糙,切面呈颗粒状。阉牛肉结实、柔嫩、油润,切面呈细粒状或大理石纹状。猪肉柔软,细腻,四肢肉结实,切面呈细密的颗粒及大理石状。肉表面颜色正常,比冷却肉鲜明,切面呈灰粉红色,手指或热刀接触处呈现鲜红色的斑块,肉坚硬如冰,用硬物敲打发出响亮的声音。肉表面呈红色,脂肪为淡红色,切面平滑而湿润,可沾湿手指,从肉中流出红色肉汁。切面没有弹性,指压形成的凹陷不复原,呈面团样硬度。

第二节 生鲜肉品的选购

一、生鲜肉类品质检验

生鲜肉类的选购,可分别就色泽、气味、弹性、嫩度和部位的特性来加以考虑,具体特性如下。

1.肉色

肉品的颜色一般是由肌肉和脂肪的色来决定。常因肉类的品种、性别、年龄、肥度、宰前健康状况、宰后放血、冷却、冻结和解冻方法,以及肉品自身的分解、氧化和腐败等生理变化的程度不同而有差异。通常情况下,肌肉的颜色保持相对稳定,肌肉的颜色的变化则是判断肉品质量和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气味

不同种类的肉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气味。肉品的气味主要与脂类有关,有研究表明,不同肉品去脂后主要香气成分是相同的,而将脂类部分加入则产生各自的特殊气味。肉类的气味还与其性别、饲料消化状态有一定关系。

3.肉品的弹性

肉品的弹性一般与品种、年龄、性别有很大的关系,宰杀后的肉品弹性则与肉品的成熟度有关。一般公牛肉硬实、粗糙,切面呈颗粒状。阉牛肉结实、柔嫩、油润,切面呈细粒状或大理石纹状。母牛肉不很结实,切面呈细粒状。羊肉紧凑,切面呈细颗粒状。猪肉柔软,细腻,四肢肉结实,切面呈细密的颗粒及大理石状。其次,不同用途和生活方式的肉品质地也不同。不同生长年龄和性别,肉品的质地也有显著差别。宰杀后的肉品一般采取低温贮存,以降低肉品中蛋白酶分解作用及环境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从而保持肉品的坚实度和弹性,也即保持肉品的新鲜度。

4.肉品的嫩度

肉品的嫩度就是指肉的品质柔软,多汁,易被嚼细。它与品种、饲养及宰杀后的成熟度、pH值、烧煮方法以及致嫩剂有关。肉品中肌肉纤维含量越高,纤维粗壮,并且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而脂肪组织较少,则肉品较老。相反,肌肉纤维细嫩,含结缔组织少,肌间脂肪丰富,则肉品较为鲜嫩。同一部位的肉品处于不同成熟期,其肉品的嫩度是有差别的。此外,肉品的嫩度还与饲料、饲养方法以及加工方法有关。例如,饲料中加入氨硫脲,可使肉品显著嫩化;宰杀前注入番木瓜酶于活畜体内,可增加其味,使肉品变得多汁、鲜嫩。

5.肉类部位

动物体因功用不同,各部位肉的组成成分有较大的区别,采购时应先认识各部位肉的组织结构和特性,才能采购到理想的生鲜肉品。通常家畜肉类分为上、中、下肉;家禽类则分为胸肉、腿肉、翅膀等。上中下肉即依其组织、脂肪含量及含筋多少而分。不同部位的肉品质量、质地以及用途有一定的区别,采购时可根据餐饮企业的生产要求选购不同部位肉品。

二、生鲜家畜肉类及副产品质量标准

1.生鲜家畜肉类质量标准

(1)新鲜肉。色泽红润,肌肉有光泽,脂肪洁白。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黏手。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气味正常,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香味。

(2)次鲜肉。肌肉色稍暗,脂肪缺乏光泽,外表略湿润,稍黏手。指压后凹陷恢复慢,且不能全恢复。略带氨味或酸味。肉汤稍有混浊,脂肪滴浮于表面,缺少鲜味。

(3)变质肉。肌肉无光泽,脂肪灰绿色,外表湿润,黏手,指压后凹陷不能恢复,有明显痕迹,并有臭味,肉汤混浊,有絮状物,并带臭味。

(4)冷冻肉。肉表面颜色正常,比冷却肉鲜明,切面呈灰粉红色,手指或热刀接触处呈现鲜红色的斑块,肉坚硬如冰,用硬物敲打发出响亮的声音。在冰冻状态下无气味,牛肉的脂肪从白色到黄色,猪肉和羊肉的脂肪为白色;肌腱致密,白色带有浅灰色或黄色,关节液透明微红。长期冷藏的肉其汤稍混浊,无成熟肉的香味。

(5)解冻肉。肉表面呈红色,脂肪为淡红色,切面平滑而湿润,可沾湿手指,从肉中流出红色肉汁。切面没有弹性,指压形成的凹陷不复原,呈面团样硬度。气味正常,但无成熟肉特有的芳香味。脂肪柔软而多水分,有些部分浅红色或鲜红色。肌腱松软,带鲜红色或淡红色。肉汤混浊,有油脂气味。

(6)再冻肉。肉表面呈红色,脂肪呈浅红色,切面为暗红色,手指或热刀接触时色泽无变化。切面没有弹性,指压形成的凹陷不复原,呈面团样硬度。气味正常,但无成熟肉特有的芳香味。脂肪呈砖红色,柔软而多水分。肌腱为鲜红色,关节液也染上红色而稍有不透明。肉汤混浊,有很多灰红色泡沫,没有新鲜肉特有的香味。

2.家畜肉类副产品质量标准

家畜肉类副产品,俗称“下水”,通常是指畜体除胴体以外所剩下的内脏及头尾等原料。家畜类副产品主要包括心、肾、肝、胃、肠、肺、胰等内脏以及头、尾、蹄、舌头、脑、血液、筋、皮、鞭等其他副产品。肉类副产品的选购关键掌握原料的新鲜度,具体品种特点见表6-3。

表6-3 肉类副产品品质特点

img74

(续表)

img75

三、生鲜家禽肉类及副产品质量标准

1.生鲜家禽肉类质量标准

(1)活禽。活禽品质检验一般采取的是感觉鉴定的方法。禽类品质主要按其健康状况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来划分。

鸡 健康鸡的特征是,冠及肉垂色泽鲜艳,冠挺直,眼有神,行动敏捷,嘴紧闭,干燥无涎,两翅紧贴,羽毛光亮,尾部高耸,肛门湿润微红,粪便成形,活泼好动,腿健壮有力,胸肌发达,并以此为标准把鸡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品:鸡胸肌十分丰满,背部平宽,腹部脂肪厚实,翅下肋骨附近肌肉突起。

二级品:鸡胸肌丰满,脊部及尾部肌肉发达,腹部脂肪较厚。

三级品:鸡胸骨稍可摸出,脊部比较丰满,稍有脂肪。

病鸡的特征是鸡冠发紫,粗糙萎缩,色泽暗淡,羽毛蓬松,翅膀下垂,肛门羽带稀便,胸肌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用手拍肌肉会听到波波的声音;身上像有肿块似的,高低不平;周围有针眼的,也说明是明显注水的。

鸭、鹅 健康鸭、鹅的特征是头颈高昂,羽毛紧密有光,尾部上举,眼圆有神,精力充沛,体温正常,皮肤柔软,富有弹性。并以此来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品:胸部丰满,背部宽阔,翅下肌肉突出,尾部丰满,全身肥度好,肌肉发育良好。

二级品:胸部稍丰满,背部较宽阔,翅下肌肉呈圆块状,全身肥度较好。

三级品:胸骨稍突出,翅下肋骨附近突出,柔软而不坚实,全身肥度尚可。

病鸭、鹅的特征是眼无神光,羽翅松散,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口角流涎,头颈上下晃动,无力。

(2)生鲜禽肉。家禽肉类的品质除对活禽进行质量检验外,还需对屠宰煺毛的光禽,包括鲜禽和冻禽进行质量检验。禽肉,尤其是有的病禽外表症状并不明显,宰前检查容易忽视,加之有些家禽加工后保管不善,引起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所以在光禽的进一步加工前,必须再次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菜肴的质量和风味。

在实践中,对新鲜禽肉和冷冻禽肉的检验,一般采用感觉鉴定的方法,即以禽肉的外部特征来衡量禽肉的新鲜度,可分为两个等级。

一级品:眼球饱满,皮肤有光泽,因品种不同而呈淡黄、淡红、灰白或灰黑色等,肌肉切面发光;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黏手,肉质有弹性,具有鲜禽肉的正常气味,煮沸后的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独特香味。

二级品:眼球皱缩凹陷,晶状体浑浊,皮肤色泽转暗,肌肉切面有光泽;外表干燥或黏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恢复慢,弹性差,肉品无其他异味,唯腹腔内有轻度异味,煮沸后的汤稍有浑浊,脂肪呈小滴浮于表面,香味差或无鲜味。

2.家禽肉类副产品质量标准

家禽肉类副产品主要包括经过分档选料加工以后包装、冷冻后的原料,如凤爪、翅膀、胗等。家禽肉类副产品的选购一般注意原料生产单位,选购有品牌企业,原料的新鲜度和质量有保证;其次,注意原料的生产时间和包装,生产时间指在保质期中,离生产出厂的时间越近质量越好。包装有冷冻、真空等包装,以速冻和真空冷冻包装的原料质量高。此外,注意原料销售中是否有解冻现象,选购保持冷冻状态的原料质量高,而解冻出血水的原料质量较差。家禽肉类副产品因各种副产品原料的组织结构不同,色泽、品质和用途有明显的区别,因此选购还应注意各种副产品原料的固有品质。具体见表6-4。

表6-4 家禽肉类副产品品质特点

img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