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时间:2023-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作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比如说,一个人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这是气虚的一种表现;如果是贫血,则常属于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会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也就是体表的皮肤不坚固,这样容易被风寒、病毒侵害。

“耆(芪),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本草纲目》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作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别名:戴糁、芰草、百本、王孙等。

性味:性微温,味甘。

归经:入脾、肺经。

服用剂量:每日5~10克。

适用体质:气虚体质。

1.益气。中医认为,只要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来调理。比如说,一个人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这是气虚的一种表现;如果是贫血,则常属于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这些症状的人可以吃黄芪。

2.固表。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会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也就是体表的皮肤不坚固,这样容易被风寒、病毒侵害。这种情况,可用黄芪来固表。

优质黄芪的标准:淡棕色或黄色,圆锥形,上短粗下渐细,长约20~120厘米,表面有皱纹及横向皮孔,质坚韧。断面纤维状,显粉性,皮部黄色,木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1.生吃。直接取黄芪3〜5克生嚼,偏于走表,多用于自汗、水肿等。

2.水煎。将20克黄芪煎汤代茶饮用,可治身体困倦乏力、气短。

3.煮粥。黄芪5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大米淘洗干净倒入黄芪汁中,再加水300毫升煮至米开花,汤稠时加红糖适量便可食用,可补气升阳。

1.感冒发热、胸腹满闷者不宜用黄芪。

2.肺结核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

3.孕妇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黄芪。

补气血药膳

黄芪山药薏米粥

材料 薏米、大米各50克,山药、黄芪各30克。

做法 1.薏米、大米各洗净,薏米用水浸泡4小时;山药洗净,去皮,切丁;黄芪洗净。

2.锅置火上,倒入黄芪和清水,中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30分钟,去渣取汁。

3.在黄芪汁中放入薏米,大火煮沸,20分钟后加入山药丁、大米,转小火熬煮至米烂粥稠即可。

功效 健脾、利水、除湿。

专家提醒:薏米会使身体虚冷,故虚寒体质者不宜多食此粥。

黄芪羊肉煲

材料 羊肉500克,当归、黄芪各15克。老姜50克,料酒10克,盐5克,猪骨高汤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 1.羊肉洗净,切成大块,焯水捞出,用温水洗去浮沫;老姜洗净,用刀拍松;当归、黄芪洗净。

2.锅内倒入适量基础猪骨高汤,放入料酒、老姜、当归、黄芪、羊肉块,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养胃,温暖全身,适合冬天喝。

专家提醒:羊肉温热而助阳,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否则容易引起上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