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安油泼箸头面原名“香棍面”,相传己有2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在西安西大街桥梓口有一家面馆专营这一品种,尤以满族人喜欢吃。因面条细圆均匀如箸头,故而改叫“箸头面”,一直沿用至今。西安大多数宾馆、饭店多有销售。该品流传较广,但变化也较大,因其臊子不同,其名称也略有变化,竹笆市福顺隆的箸头面最有名气,以王成才师傅制作的为最佳。面条搓好后,要用油布盖上,以免风干。
【趣谈】
西安油泼箸头面原名“香棍面”,相传己有2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在西安西大街桥梓口有一家面馆专营这一品种,尤以满族人喜欢吃。因面条细圆均匀如箸头,故而改叫“箸头面”,一直沿用至今。
【常识】
西安大多数宾馆、饭店多有销售。一碟香醋、一碟辣椒、一碟葱蒜末、一碟炸酱,吃完出一身汗,却极其过瘾痛快。该品流传较广,但变化也较大,因其臊子不同,其名称也略有变化,竹笆市福顺隆的箸头面最有名气,以王成才师傅制作的为最佳。
【技艺】
原料:
特制面粉5kg,油脂1.25kg,白醋、酱油、辣椒面各500g,精盐10g,青菜1.25kg。
工序:
1.用精盐水分数次和面(每500g特制面粉吃水量大约为200g),用手反复揉搓,饧10min后再揉一次,搓成直径5cm的条,抹上油脂,揪成重约75g的面剂,搓成小条,用油布盖上饧置25min。
2.将小面条搓细,用两手扯长,两头并在一起再扯,随即在案板上用力弹三下,两臂张开再扯;右手将面的两头捏在一起,左手插在折环处再扯,即成箸头油面,随手投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入碗中,上面放青菜、辣椒面、精盐,泼上烧热的油脂,加入调味品即成。
【工艺探秘】
此品和面时要饧到揉透,使面筋韧光滑。面条搓好后,要用油布盖上,以免风干。这样便可形成面条筋韧,光滑油香,咸鲜适口的风味特点。
【文化品评】
此品以其长线形状,传达了延年益寿的人文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