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
试刀“臊子面”,源于当地的结婚礼俗。
当地有这样一种习俗:新娘婚后三天,要入厨做一次面条即“试刀”。相传很久前有位聪明的新娘,在“试刀”时为了“报复”那些戏弄她的姑嫂亲朋,在做试刀臊子面时故意多放了辣子面和花椒面,并加了许多水做成臊子麻辣汤,要每个客人喝三碗,才准吃“试刀面”。由于汤太麻太辣,人们只好悄悄地把面条捞在汤里混着吃,不料味道非常可口,从此便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做法。至今,这种传统的饭食仍流传在风翔一带,每当大年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吃“臊子面”。“十八省里转一转,好不过咱风翔的臊子面”,这首民谣即是对这种面条最好的赞扬。
【常识】
凤翔古称雍,是东、西周时期的重镇,也是古代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如在西府眉县岐山、凤翔出土的青铜器均与饮食有关就窥见一斑。凤翔试刀面以胡萝卜和肉作为汤臊子的主料,象征其日子红红火火,面条象征长长远远,又象征源远流长之寓意。凤翔臊子面则有别于其他各地。关中平原地区是糊汤臊子面(勾粉芡),以陈香味为主;岐山则是清汤臊子面,以酸、辣、香口味为主;凤翔臊子面则以麻辣味为主。其品质各有千秋。
【技艺】
原料:
特制粉5kg,猪肉1.5kg(肥三瘦七),豆腐1.5kg,辣子面150g,胡萝卜2kg,芹菜1kg,鸡蛋500g,黄花菜、木耳各250g,花椒粉、精盐、味精、葱、姜各50g,菜油、碱面各20g。
工序:
1.特制粉放条板上围一塘坑,加碱面、清水搓成面絮,继而再加少许水和成较硬的面团,用湿布盖上饧置。
2.豆腐切成1cm大小的片;胡萝卜洗净用萝卜擦擦成丝;肉切成指甲片;芹菜洗净切成丁,木耳撕成小片,黄花菜切成段,葱、姜切成末。
3.鸡蛋去皮放一器皿内打散;锅置火上烧热抹一层薄油,倒入鸡蛋液转一圈使其均匀地沾在锅四周,倒出余液,将蛋皮翻面取出,切成菱形片。
4.锅置火上,入多量的菜油烧到八成熟,下入豆腐片炸至金黄色捞出,切成象眼片。
5.锅置火上加入少许菜油,将猪肉放入煸至出油,加入各种调料焖熟。
6.锅置火上加入葱姜煸出香味,加入其它辅料制成素臊子;骨头汤烧沸放入肉、臊子定好味。
7.将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片,叠四折切成细面条;锅置火上加入多量清水烧开,下入面条烧沸两次,捞入凉水盆内,控净凉水分别盛入碗中,浇上热臊子即成。
【工艺探秘】
此品做面条的面团要相对硬一些。应将肉切的大小一致否则生熟不均。素臊子不宜炒得过熟,以免影响口感。这样便可形成色泽艳丽,咸麻可口,汤清面光的风味特点。
【文化品评】
此品通过动人的民间传说和饮食习俗,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勤俭持家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