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类食物中“粗”与“细”的较量
指南提要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注意谷类的粗细搭配,就是要多吃一些粗粮、杂粮、杂豆,多吃加工精度低的谷类,少吃精制大米、白面。
专家深度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说:“粗细搭配有利于合理摄取营养素。粗细搭配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适当多吃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粗粮,即相对于大米、白面这些细粮以外的谷类以及杂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等;二是针对目前谷类消费的主体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米白面,要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
“细”带来的苦恼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日益丰富,人们的日常饮食开始由“粗”变“细”,进入到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时期。可是,随着饮食过于精细,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现代病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于是,人们不得不再度审视自身饮食结构的合理性。由“细”转“粗”的浪潮再次掀起。
其实,饮食无论是过于精细,还是过于“粗犷”都是不对的,均属偏食、偏嗜,可能导致身体的不适和疾病。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粗”与“细”应合理搭配才佳。
粗细搭配的大原则
原则一:粗细互补,粗粮细吃
食物应该多样化,粗粮、细粮要搭配食用,相互补充。粗粮普遍存在感官性不好、吸收差等劣势,可通过把粗粮熬粥,或与细粮混合起来吃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高、便秘、糖尿病、肥胖等患者以及长期静坐者、应酬较多者,应该多吃些粗粮。
原则二:粗粮、豆类巧搭配
粗粮中的赖氨酸含量较少、蛋氨酸丰富,单独吃可能会造成身体赖氨酸缺乏,而豆类却与此相反,因此相互搭配食用,以补其不足。
原则三:粗细选择宜看人
一般来说,患有胃溃疡、胃肠炎的朋友,食物大多要求细软,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加重病情,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吃粗粮。而对于需要持续缓慢供能的人群,粗粮恰好能解决白面白米不耐饿的问题。俗话说:“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馒头饿断腰。”这些粗粮能避免精白米面所导致的血糖快上快下,更适合持续供能。
实践指导
不宜长期大量吃粗粮
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癌及心脑血管疾病。但是,长期大量吃粗粮也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吸收,导致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从而对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造成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因此,粗细粮最好搭配吃,实现营养互补,一般以6∶4最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