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美食节目,比如《爽食行天下》《消费主张》《舌尖上的中国》(一、二季)、《丝绸路上的美食》《一城一味》《味·道》等,人们因美食而聚在一起,以作为资深食客为荣,用重庆话讲是“好吃狗”。《爽食行天下》里一群年轻人在国内外寻找美食;《消费主张》以将全国各地的美食、奇特食物收集在美食宝典为其目标;《舌尖上的中国》(一、二季)以中国的南北东西的美食,以最大众、最古朴、最质朴的美食和食材,及其加工做法吸引观众;《丝绸路上的美食》记录了从西安到古嘉峪关外,陆地丝绸之路上经过的城镇的各种美食,以分别来自英国、阿根廷、中国的三位大厨为向导,寻遍一路的美食及美食食材,并向观众展示大厨们的创新美食;《一城一味》对江南几座城池的各种风味、风俗的美食,详细描述,引人馋虫;《味·道》仔细描述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对美食的理解和诠释,有创新派的中西结合的美食,有坚守传统、代代相传的记忆中的味道。
看着美食节目,总是幻想着尝一尝,吃遍天下美食,久而久之,却感到那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平日里总是被琐事所羁绊,上饭店、吃馆子,也不是常事,只是有空时,看见路边餐馆的美食,比如宜宾燃面、老麻抄手、家常菜、乡村基、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味千拉面等,便吃一顿便餐,或是在路边的小店买点点心。只要不偷懒,总是有许多好吃的东西。有时,外地来了客人,便一同前去吃本地特色的火锅,虽说还是麻辣为主,主打特色菜不外乎毛肚、鸭肠,或是切得很薄的牛羊肉片,但一人一个小锅子,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挑选不同汤底,清汤的蘑菇汤底、番茄汤底,喜欢麻辣的,也是店里主打锅底的,有微辣、中辣、特辣。一人一锅子,一桌子人会有好几种口味的汤料,食客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涮烫,吃得既自在舒服,又卫生。一次有位年轻人,第一次来重庆吃这种小火锅,刚开始不好意思吃东西,装斯文样,可后来,大家不再进食时,他却对剩下的菜品食物一并包揽,看着年轻人狼吞虎咽的样子,请客的人满足地微笑着。
现在的社会,大大小小的餐馆布满住宅区四周,总是食客不绝,特别是在天黑时候,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店面内环境嘈杂拥挤,在店门外的人行道上摆上几桌,尽管店里开着空调,但店外的空气却更加清新,空间也更开阔。天气好的时候,晴空万里,头顶上的月光,闪烁的星星,路旁的大树,兴趣高涨的谈话,别有一番风趣。如果遇到下雨,店家会支起防雨的布棚子,三面围着,只留下朝向店面的一面,以方便上菜。这时,有路过的人,隔着雨布,不绝于耳的碰杯声、热闹的谈话声,传到路人耳朵,勾起馋虫,使得路人想钻进棚帘,畅饮一杯。
自己不是一位挑剔的美食家,有着好些年办年夜饭的经验。那都是好些年前的事情,父亲病重,每年回到老家过年时,自己总是在大年三十前一天的下午,或是在大年三十的清晨,在拥挤的菜市场,购买最新鲜的食材,也是最贵的食材,因为到下午,所有的集市就会停业,摊主们也回家过年,直到一周以后,甚至过了正月十五的大年以后才开业。春节期间,商场是不会关门,但客流量极少,街面上也几乎看不到人,人们都待在家里准备年夜饭,为了忙碌一年的家人们的聚餐和深夜十二点的狂欢。那些年,父亲病重,母亲不擅长烹饪,准备大餐的任务便落在自己头上,好在还能胜任,拿捏得当,鸡鸭鱼肉无不齐全,除此之外,还预备了好几天的新鲜蔬菜,不单好吃美味,而且营养均衡。
办公地点、居住小区附近,只要稍有些名气的餐馆,无不亲自前往品尝,享受着不同食材、不同烹饪方式加工出的不同菜品的乐趣。但要问起什么是最好吃的食物,便语塞了,回答不出来。品尝食物时,总是能吃出彼此的不同,而且乐于鉴别其间的不同,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差别。自己并不偏爱于某类食材,也无偏爱的味道,尽管不喜欢极端味道的食物,比如太咸、太酸、太辣、太麻、太甜,却在偶遇此类食物时,总会乐于品尝,并品味出其中的奥秘。
人们品尝食物,食材和烹饪手法,固然十分重要,但进食时的心情才是根本。记得一位喜欢饮食的小男孩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最喜欢的菜品便是番茄炒鸡蛋。一次,爷爷带他到河边尽情玩耍之后,大汗淋漓,在寒冷的天气脱掉了外套,只穿着紧身的毛衣,袖子卷到胳膊上,手里挥舞着木制的剑,而剑鞘连同外套,被落在身后数米远的爷爷怀里。气喘吁吁的爷爷,累得说不出一句话,只是小心翼翼地跟着。回家后,看到色彩鲜艳的西红柿炒鸡蛋,小男孩儿高兴地拿起调羹便吃,和着刚出锅的米饭,大口地进食,等大人们转过身来,小男孩儿却放慢了进食的动作,低着头,眼睛紧闭。
在吃饭时睡觉,对幼儿来说是常有的事,特别是累极了的时候,无论是否是最好吃的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