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对面临街的商铺中,有一家做家常菜的饭馆,招牌菜中有道菜名为秘制猪耳朵。大号红色字,醒目标注在店门口的玻璃大门上,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走进店里,食客餐桌上无一不摆放着一小碗猪耳朵在饭碗旁。到厨房一看,未见着完整的熟品或生鲜品,而在一个黄色搪瓷盆里,盛了小半盆切得很薄、如蝉翼般晶亮透明、拌好红油调料的凉拌猪耳朵,浅黄色的皮肉,细软如白线的软骨,红油调拌为其增色,色相十分诱人。
二两买回,满满地盛了一碗,迫不及待地拿着筷子品尝一番。味道恰好,不咸不淡,不辣不腻,微微带点儿甜,没有明显的卤料中的香草味,口感不软不黏,吃在嘴里,分明感觉出细脆的软骨和咬劲十足的肉皮。想着本是两三毫米厚薄薄的猪耳朵,却切出超过一厘米宽度、透明薄薄的肉片,感叹店家刀工之绝妙。而恰到好处的煮制,皮中带肉,肉里有软骨,皮肉骨相连,却又各自保持风格。
路边的卤肉摊,卤制的猪耳朵往往呈现出褐色,而且卤料味道十足,有时在小摊前买卤肉,看到摊主熟练地斜着手中的一把铁制大刀,快速准确地切片,外层为皮,里层有半胶质的肉,肉的中间有软骨,一片一片地,觉得很是神奇。宋代文豪大师欧阳修的《卖油翁》,说卖油翁能滴油不漏,如同百步之外将箭射入铜钱小小的孔心,只不过是熟练而已。卤肉摊主切出的猪耳朵,颜色偏深,与秘制猪耳朵店里微黄晶莹的薄片,是无法比拟的。秘制终归有他的独到之处,是别人无法知晓的,无论从品相、味道、刀工等诸多卖相来讲,是别的店所不具备的。
后来,买了点儿豆干,切成薄片,与剩下的半碗秘制猪耳朵薄片混合炒,做一道菜,原本想着豆干的豆香味,与用火加热后的薄肉片的肉香味,会混合出绝妙的味道,如同素菜中混入炒香的肉末似的,锦上添花。可实际上,炒出的菜品中,只看到豆干,并没有发现有肉片,将装菜的碟子翻了个底朝天,也未发现零星碎片,最后在炒锅手柄端的犄角旮旯处,有卷曲柔软如泥,团成一小块儿,颜色很深,翻开,能辨识出耳朵肉上的白细软骨,早已不成片状,支离破碎的,也没有了原先的亮丽形色,只留有如乱麻般极小的一团儿,盛菜的碟子中,再也找寻不到肉片的一丝踪迹。
这就是秘制猪耳朵,色、香、味俱全,外加过人的刀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