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街上站着一些人。
上西方言:街上立哩一些人/一些人立在街上。
垄西方言:街上站哩一些人/一些人站在街上。
通过观察以上两句,我们可以知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存现句的语序有与普通话相同的,也有与普通话不同的。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语序是“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与普通话不相同的语序是“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但是,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在采用这两种不同的语序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不一样的。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动态助词“哩”;而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介词“在”。而且,这两种语序所表达的语用意义是不同的。前者“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强调何处存在着何人,后者“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则是强调何人出现于何处。
另外,普通话动词“站”在莲花上西老派方言中是使用较为古老的“立”字,新派方言仍以使用“立”字为常,也有少量使用“站”字的,这是受普通话影响的结果。普通话中段(动作段)“站”后头的动态助词“着”,有强调动作状态持续的作用;而莲花方言中的中段(动作段)“站”后头的动态助词“哩”,有强调动作已经实现的作用,这是二者的区别。
(2)门口站着一个人。
上西方言:一个人立在门前/门前站哩一个人。
垄西方言:一个人立在门前/门前站哩一个人。
通过观察以上两句,我们可以知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存现句的语序有与普通话相同的,也有与普通话不同的。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语序是“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与普通话不相同的语序是“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但是,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在采用这两种不同的语序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不一样的。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动态助词“哩”;而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介词“在”。而且,这两种语序所表达的语用意义是不同的。前者“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强调何处存在着何人,后者“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则是强调何人出现于何处。
另外,普通话动词“站”在莲花上西老派方言中是使用较为古老的“立”字,新派方言仍以使用“立”字为常,也有少量使用“站”字的。普通话中段(动作段)“站”后头的动态助词“着”,有强调动作状态持续的作用;而莲花方言中的中段(动作段)“站”后头的动态助词“哩”,有强调动作已经实现的作用,这是二者的区别。普通话“门口”,在莲花方言中都是说“门前”。
(3)头上戴着一顶帽子。
上西方言:脑婆上戴哩一只帽子。
垄西方言:脑壳上戴哩一只帽子。
通过观察以上三组例句,我们不难发现前两组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存现句的语序有与普通话相同的,也有与普通话不同的。而第三组,只有与普通话相一致的一种语序。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语序是“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与普通话不相同的语序是“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但是,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在采用这两种不同的语序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不一样的。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动态助词“哩”;而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时,动词后面所附的词是介词“在”。而且,这两种语序所表达的语用意义是不同的。详细情况如下:
①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时。试看以下例句:
上西方言:街上立哩一些人。
垄西方言:街上站哩一些人。
上西方言:门前站哩一个人。
垄西方言:门前站哩一个人。
上西方言:脑婆上戴哩一只帽子。
垄西方言:脑壳上戴哩一只帽子。
以上例句中的存现处所都是句子中的主语,也都是话题。这几个例句的意思相当于“某处有某物”,即:
街上有一些人。
门前有一个人。
脑婆上(脑壳上)有一只帽子。
②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时。试看以下例句:
上西方言:一些人立在街上。
垄西方言:一些人站在街上。
上西方言:一个人立在门前。
垄西方言:一个人立在门前。
以上例句中的存现主体都是句子中的主语,也都是话题,同时也都是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种语序中的存现主体作为施事出现,是与上一类语序中所不同的。这几个例句的意思相当于“某人在某处”,即:
一些人在街上。
一个人在门前。
为什么普通话中的例(3)“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在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只能是“存现处所+动词+动态助词+存现主体”,即“脑婆上(脑壳上)戴哩一只帽子”而不能采用“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的语序呢?
*一只帽子戴在脑婆上(脑壳上)。
为什么上面这句话不能说呢?那是因为“一只帽子”是不能发出动作行为的,它作施事的能力很弱,它不能发出“戴”这个动作。所以上面这个句子是不能说的。但下面这个句子是能说的:
一只帽子在脑婆上(脑壳上)。
为什么去掉动词“戴”以后这个句子又能说呢?那是因为没有了动词“戴”,“一只帽子”就只是主语和话题,不再是施事了,句子的意思是“某物在某处”了,自然就能说了。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当莲花上西方言和垄西方言采用的语序是“存现主体+动词+介词+存现处所”时,虽然意义上句子仍然可以看作是存现句,但如果根据当代语言学理论来考察,它们都不是存现句的范畴了。
另外,普通话方位短语“头上”,在莲花上西方言中是说“脑婆上”,在莲花垄西方言中是说“脑壳上”,“脑壳”是较古老的用法。在量词的使用方面,普通话使用了量词“顶”,而莲花方言使用了南方方言的万能量词“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