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赴 宴 礼 仪

赴 宴 礼 仪

时间:2023-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现代中式宴席相比,西式宴会对于赴宴者的穿着打扮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赴宴者大多也会为主人送上一份礼物以表心意。中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史籍《舆服志》对帝王将相在不同场合的服饰礼仪规范做了详尽而完整的规定。如《武德令》中规定皇后服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亲蚕礼由皇后主持,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喂蚕,以鼓励国人勤于纺织的礼仪);钿钗礼衣就是宴见宾客时的服饰。

(一) 邀约与应约

诚意满满的邀约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宴请的开始,邀约可以通过口头或是书面请帖的方式发出,那么中西邀约方式有什么区别呢?受邀者又是如何回复的呢?

1. 中式邀约

在中国,请客吃饭不仅是享受美食,同时也是一种交际方式,是联络感情、庆贺喜事的渠道,也是促成生意、达成合作的手段。

宋朝士大夫如果邀请客人吃饭,只要是较为正式的邀约,就必须写请帖。哪怕与客人只是对门之隔,也要呈上请帖以示尊重。请帖格式根据宴请地点有所差异。如果是在家里请客,请帖外面要有封皮,一般是半尺宽、一尺长(一尺约33厘米左右),糊成信封的模样,封皮上注明被邀请人的姓名以及官衔。信封里放入请帖,请帖上写清请客原因、时间、地点及一些表诚意邀请的客气话,落款是自己的姓名和官衔(见图2—3)。

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写过这样一封请帖邀请客人来家中吃饭,内容如下:

图2—3 宋朝的请帖

欲二十二日午间具饭,款契阔,敢幸不外,他迟面尽。

—右谨具呈,中大夫、提举洞霄宫范成大札子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想在二十二号中午请你吃饭(欲二十二日午间具饭),聊聊各自的近况(款契阔),请你不要见外(敢幸不外),其他的我们见面再慢慢聊(他迟面尽)。这里范成大没有说明宴请的地点,大概是因为这是家宴,而朋友本就知道他的住址,所以请帖上就没有另外注明。

如果是请客人去酒楼吃饭,就更方便了。北宋时期,首都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各大酒楼的柜台上都放着雕版印刷的标准请帖,免费供客人取用。这种请帖的大小和南宋时千文面值的银票一样大,请帖分成两栏,右栏最上方印着酒楼的名字和地址,最下方印着“假馆不恭”四字,意思是“借用酒楼的场地请客有些不恭敬”,中间部分由客人填写请客时间。左栏有三行,第一行写被邀请人姓名,中间一行写受邀人地址,最下面一行由受邀人填写是否赴宴。如果愿意参加,一般填上“知”或者是“敬陪末座”以表示谦逊。如果不能参加饭局,那么就填上“谢”或是“敬谢不敏”,意思是有事无法到场,感谢对方的好意。在大酒楼请客,只要填好请帖,店内跑堂的会免费为客人分送,受邀人填好是否参加,再交还给跑堂的带回酒楼 (见图2—4)。

图2—4 北宋酒楼

现在借助现代通信技术,邀约简单了不少。除了婚宴等正式场合还需要递上请帖,注明时间、地点、宴请原因及受邀人姓名,普通的宴请通过电话、短信或是电子邮件就可邀约。在中国,出于某种交际目的,邀请人有时会寻找一些理由迂回地提出宴请要求。第一种是以其他事情或物品作为桥梁提出邀约,例如发现了一家不错的餐厅,想去尝试一下,又或者是买了一瓶好酒,请对方一起来品尝;第二种是刻意在用餐时间提出邀约,比如说“差不多到吃饭时间了,不如我们一起吃顿便饭吧”,这往往让人无法拒绝;第三种是巧妙借用设置好的饭局来邀约,比如说,在邀约某人前,已经约了其他客人,而客人之中恰恰有被邀请者熟悉或者想见的人,这样提出邀请往往水到渠成。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邀约“有术”,但是诚意仍然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在一些重要场合,对重要的人,不加掩饰、不加铺垫,面对面地隆重邀请,也不失为一种率性的方法。

2. 西式请帖

在西方,但凡是较为隆重的宴请场合,如宴会、招待会、酒会、茶会等社交活动,都要发请帖。请帖越是制作精美、越是提前送上,越表示宴请的重要性。

西方请帖的大小一般以4英寸宽、6.75英寸长(1英寸等于2.54厘米)为宜。请帖上会注明邀请者和受邀者的姓名、宴请的时间、地点。此外,与传统中国请帖不同的是,西方请帖的最下方一般还会标明赴宴时的着装要求,是formal(正装)或是casual (休闲装)即可。大多数隆重的西方请帖下方还有四个大写英文字母“R.S.V.P”,这是法语“Repondez s’il vous plait(=please repl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敬请赐复”。“R.S.V.P”下面还会附有电话、传真或电邮地址(见图2—5)。

考虑周到的主人会准备好一张R.S.V.P回复卡,受邀者填写后寄回即可(见图2—6)。

图2—5 西方请帖格式

图2—6 RSVP回复卡格式

3. 中西应约的差异

除了邀约请帖上的细微差异,中西方在回复邀请上也有差异。在中国,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主人邀请某位朋友参加宴会,那位朋友明知那天去不了或是并不想赴宴,却不好意思拒绝,很客气地说:“好,好,我有空的话一定来。”然而真的到了宴会当天却不去赴宴或是临时找个理由推托。这是因为中国人说话往往比较含蓄,不太习惯直接说“不”。这一套并不能用在西方人身上,对西方人而言,如果不去,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不能去”,当然在措辞上可以礼貌一些,比如可以说“I regrets that I am unable to accept the kind invitation of yours.”,翻译成中文就是“我很抱歉我恐怕不能接受您的盛情邀请了”。如果对方请吃西餐,一定记得要尽早回复。因为与中国酒席以桌为单位预定不同,西餐是按人订位的,主人一定要知道了准确的客人人数才能妥当地安排。

如果已经接受了主人的邀请,临时有事不能出席,受邀者应该马上打电话告知主人,说明原因并且表达歉意。如果是已经编排好座位的晚宴,临时爽约会给主人带来不小的麻烦,他必须临时找人来填补空位。这时候不妨送一些鲜花附带一张致歉的便条给女主人,西方的女性一看到鲜花往往就不那么生气了。

(二) 赴宴的准备

古代中国,若是要去参加皇家或是大户人家的宴席,必定要做一番繁复的准备,挑选合乎礼制的服饰,并准备好一份得体的礼物。如今,参加一场中式宴席前的准备似乎简化了许多。与现代中式宴席相比,西式宴会对于赴宴者的穿着打扮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赴宴者大多也会为主人送上一份礼物以表心意。

1. 中国人赴宴的装束

中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史籍《舆服志》对帝王将相在不同场合的服饰礼仪规范做了详尽而完整的规定。如《武德令》中规定皇后服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袆衣是册封、祭祀或是在朝会等场合的服饰;鞠衣是行亲蚕之礼时所着服饰(汉族民间信奉司蚕桑之神。亲蚕礼由皇后主持,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喂蚕,以鼓励国人勤于纺织的礼仪);钿钗礼衣就是宴见宾客时的服饰。唐代礼典如《通典》《旧唐书·舆服制》《新唐书·车服制》等中也有关于“钿钗礼衣”的记录。“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新唐书·车服制》)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古代称皇帝的妃、嫔、女御等为“内命妇”,卿、大夫之妻为“外命妇”,内命妇朝见、外命妇朝见及宴请时要穿的衣服就是钿钗礼衣。钿钗礼衣与翟衣(也就是古代中国的最高礼服)制式相同,钿钗是镶嵌宝石的发饰,按品级不同佩戴的钿钗数目各不相同(见图2—7)。

图2—7 钿钗

被称为“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对于“宴会”的描写。无论是家族内部的节庆宴还是外客众多的寿宴,都遵从一定的礼制。《红楼梦》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描述了贾母寿宴的场景。

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了“按品大妆”这四个字。如上所述,在重要朝见、宴请及祭祀场合,不只是男性,女性的服饰也需要按品级决定。贾母、邢、王二夫人和尤氏等人在重要场合所穿的礼服、补褂以及补子所绣纹样,都是根据其丈夫或儿子的品级而定的(见图2—8)。

图2—8 《红楼梦》中的“按品大妆”

民国时期,旗袍流行起来,至今仍是最为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代表服饰。20世纪80年代后,西式礼服也受到不少人的青睐,与传统旗袍一起成为了中国女性在赴宴时最常选择的服饰。这从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中也可见端倪,女主人公赵珏婚姻破裂,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作为兼职翻译她要去宴会上为韩国官员做传译,生活窘迫的她为赴宴的衣着动足了脑筋。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晚宴不能穿长服,她又向来不穿旗袍。定做晚礼服不但来不及,也做不起。她去买了几尺碧纱,对折了一折,胡乱缝上一道直线,人钻进这圆筒,左肩上打了个结,袒露右肩。长袍从一只肩膀上斜挂下来,自然而然通身都是希腊风的衣褶。左边开叉,不然迈不开步。又买了点大红尼龙小纺做衬裙,依照马来纱笼,袒肩扎在胸背上……鞋倒容易买,廉价部的鞋都是特大特小的。买的高跟鞋虽然不太时式,颜色也不大对,好在长裙曳地,也看不清楚,下摆根本没缝过。这身装束在那相当隆重的场合不但看着顺眼,还很引人注目。以后再有这种事,再买几尺青纱或是黑纱,尽可能翻行头。衬裙现成。

赴宴时仪表的重要性从上段文字中也可见一斑。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在出席比较正式的宴会时都应注意修饰仪容并挑选好合乎宴请场合礼仪要求的服饰。如今在中国,不少人对着装似乎没那么讲究。比如下班后有个晚宴,我们就还是穿着那身职业装“整整齐齐”地去赴宴。婚礼上虽然新郎新娘家会精心打扮一番,但前来的客人大多是休闲装的打扮。在西方人看来,这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2. 西方赴宴着装礼仪

西方讲究着装的TPO三原则,即选择着装时要考虑time (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三因素。选择赴宴的服饰时既要考虑天气、用餐环境,同时也要根据宴会主题选择合适的服饰。西方人一般会在请帖上注明服饰要求。例如,在美国,赴宴着装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其中,“white tie”是普通人少有机会遇到的场合,只有非常正式的晚宴才要求这一级别的着装,比如皇室婚礼、授勋典礼等(见图2—9)。一般正式的晚宴穿礼服即可。

3. 中西赴宴备礼

传统中国讲究“礼尚往来”,《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名句。若是好友请你去府上一聚,一般送上一些点心即可;如果是小孩满月或是满周岁摆酒,送锦缎布匹或金银长命锁;如果是参加婚宴,普通人家会送礼金,富贵人家则送真金白银或其他贵重物品;如果是参加寿宴,赠礼以锦缎为主,也有送金银、字画、古玩玉器的。如《红楼梦》对贾母寿礼有这样的描述:

图2—9 男士white tie装束

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余者自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之家凡所来往者,莫不有礼,不能胜记。堂屋内设下大桌案,铺了红毡,将凡所有精细之物都摆上,请贾母过目。

现在中国人赴宴送礼大致也延续了这样的传统。平时朋友小聚送些点心、摆件略表心意;小孩满月送礼金或是金银配饰;婚宴送礼金及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寿宴则是送有吉祥寓意的摆件、字画及玉器等,当然现在送老人保健品的也不少 (见图2—10)。

图2—10 满月礼

与中国人送礼讲究吉利、口彩不同,西方人送礼似乎更讲究实用二字。20世纪30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大多数人都买不起好酒来宴客,于是聚餐时客人们只好各自带酒。如今在西方这种“携酒聚餐”的宴会虽然不多,但依然存在。如果是去西方人家里吃便饭,那么带一瓶餐酒是好选择。如果是去隆重的宅宴,那么可以选择送花。西方流行的买结婚礼物的方法叫“新娘礼物列表”(bridal registry),是百货公司为了招揽生意想出的妙计。新娘可以在百货公司选定一批自己想要的家庭用品,把自己的名字和物品清单登记在百货公司有关部门。要是某样东西价格昂贵,亲朋好友还可以合伙送。宾客在收到新娘的婚礼和喜宴邀请函后,可以打电话去几家百货公司,问问有没有某个新娘登记过,接线生就会帮你联系有关部门。这种方法既让客人省心,也能让主人收到称心的礼物(见图2—11)。

有时候,西方人寄来的请贴上会写着“请别送礼”(No gifts please),那么客人就该尊重主人的意思,免得带了礼物去,让其他客人尴尬。同样,外国朋友如果问你生日宴想要什么礼物的话,也不要和他客气说“什么都不要”,最好也是实话告诉他想要什么,这样西方人反倒会很感激。

图2—11 Bridal Registry Book

(三) 入席的座次

座次的安排,是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主人必须审慎行事的一大任务。如果来宾甚少,或仅仅是亲朋好友、平辈同事之间的团聚,可以不做特别安排,由大家自由入座。如果来宾较多,就需要事先安排座次,必要的话,主人在客人就座时还要适时引导。

1. 中国:以左为尊、以远为上

中国传统上以左为尊,以东为尊(坐北朝南,左手边是东)。文人雅士常说“何时到寒舍小聚,我虚左以待”。“虚左以待”指空着左边的位子,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过去八仙桌在中间的堂屋靠后墙摆设,客人少时坐三面。左为上,右为次,横坐的为下。客人多时,把桌子移出来四面坐人,则座次顺序为后、左、右、横。这两种座次安排中,都表现了以东(左)为尊和南向(坐北朝南)为尊这两种传统宴席座次的礼俗。如《鸿门宴》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其中项王、项伯的位置是主座,而范增的位置本应是客座,本来应该是刘邦坐的。鸿门宴上的这种座次,表明了项羽对刘邦的轻视(见图2—12)。

宴会在圆桌上进行,座次仍应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序”。《红楼梦》在描述贾府一次中秋赏月的宴饮活动时写道,“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是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是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圆围住”。贾母居中坐下;贾赦是大房,所以坐左边;贾政是二房,所以居右。

图2—12 鸿门宴

在桌次安排上,主桌的确定参照“以左为尊、以远为上”的原则。如果是只有两桌的小型宴会,桌子横放,那么正门左手边的为主桌,竖放,那么离门远的为主桌。如果是举办三桌或三桌以上的宴会,那么主桌可以摆在正当中,其他桌也参照“以左为尊”的原则,且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

2. 西方:以右为尊,梅花间竹

与中国不同,西方是以右为尊的,因为他们认为右手力量更大更灵活。在具体座次安排上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男女主人按“男左女右”的原则背对正门而坐,男女主宾同样按“男左女右”坐在男女主人对面,其他客人依照尊卑顺序,自右向左依次入座。二是男女主人面对正门而坐,其他人以右高左低的顺序,依次入座。三是男主人面对正门而坐;女主人背对正门,坐在男主人对面。男宾和女宾分别按右高左低的原则排在男女主人公两侧。桌次上也参照以右为尊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宴席男女座次一般是“梅花间竹”式的,即男女间隔坐(见图2—13)。另外不同于中国酒席,主人安排座席时会把相熟的人排在一起,西方主人一般会把不熟的人排在相邻的位子。因为西方人认为跟熟人聊天的机会多的是,让客人多结交新朋友,主人才算是心思周到。

如今,对外交往时,我们一般遵从国际惯例,安排座次时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为了使宾客易于找到自己的桌子与席次,除了安排人引导外,主人也可以放上桌次卡及席次卡。客人在入座时,要注意让主宾或是长辈优先入座,如果这一桌上没有主宾和长辈,一般是女宾先入座。女士入座时,应由服务员或就近的男士拉开椅子,女士轻轻地从左边入座。

图2—13 泰坦尼克号中的宴会

思考题

你看到过威廉王子皇室婚礼的请柬吗?假如你收到了这样一封请柬(见图2—14),你需要为此做哪些准备?你可以从服饰、礼物等各方面考虑。

图2—14 威廉王子的婚礼请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