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时间:2023-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研究内容来说,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皖北乡村知识群体的后续研究;二是浙江海宁乡村精英的研究;三是针对浙、皖两地乡村精英与乡村社会的比较研究和整体分析。这是不同于以前皖北研究主要关注乡村知识群体的公共行为对于乡村社会治理及其整合意义的地方。第九章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了乡村精英在国家意志及基层地方政府的政策、行政行为与村民行动之间扮演中间经纪人角色,并论述了乡村精英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_社会变迁中的乡村精英与乡村社会

就研究内容来说,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皖北乡村知识群体的后续研究;二是浙江海宁乡村精英的研究;三是针对浙、皖两地乡村精英与乡村社会的比较研究和整体分析。

一、皖北研究

此前,笔者关于皖北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乡村知识群体在乡村社会整合与乡村社会关系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出版了专著《知识群体》(2010)。但是,近年来,笔者对于皖北的调查研究还在继续,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2007年以来皖北乡村出现的新变化进行调查;第二,针对汪村的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调查;第三,对皖北乡村知识群体中有代表性的1980年代、1990年代乡村高中毕业生的人生经历的调查研究。这些内容主要体现在本书的第五、第六章。

对皖北乡村知识群体与乡村社会的再研究是建立在2005—2007年对皖北乡村社会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为了能与浙江海宁的调查进行比较研究,需要对以往研究的概况及基本结论进行概述和介绍。但是,此次对皖北的研究又更加具体和深入,如第六章关于皖北乡村知识群体的典型案例研究,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一个特定群体上,从历时性的角度展示了特定年代的乡村知识群体在个人与社会双重环境演变中是如何实现其个人人生目标及其职业地位演变的。因此,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来看,不同于以往的问卷调查和态度测量法,本研究更多地用到了回忆录、文献分析与座谈会、个别深入访谈等方法。从研究的侧重点来看,本研究更多地关注这一群体的演变和社会背景分析,其目的在于追踪研究特定年代知识群体的群体特征及其价值观所嵌入社会背景的分析。这是不同于以前皖北研究主要关注乡村知识群体的公共行为对于乡村社会治理及其整合意义的地方。

二、海宁研究

本书的核心部分是对浙江海宁的研究。如前所述,由于浙江海宁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因素完全不同于皖北,其研究对象——乡村精英的内部构成有所不同,因此,研究的角度与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海宁的乡村精英除了包括传统型的知识精英以外,更多的还是以个人才智、技能见长的现代型知识精英。而且,他们中相当多的还曾是乡村中其他各类精英,如经济精英、体制内政治精英、参与各类乡村公共活动的社会型精英等。从群体特质来讲,这一群体更适合被称为乡村精英群体,由于我们的研究限定在知识群体的范畴,因此,我们将海宁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乡村知识精英群体。这就意味着海宁的研究需要有新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因此,第七章我们采取生活史的方式描述这一群体个人人生经历和成长、变化的过程。在描述过程中,我们将海宁乡村精英按照年龄段分为五代,按人生经历和乡村重大变化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描述。第八章对海宁乡村精英的群体特征和公共性(含公共行为)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第九、第十章是针对海宁乡村精英的理论分析。第九章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了乡村精英在国家意志及基层地方政府的政策、行政行为与村民行动之间扮演中间经纪人角色,并论述了乡村精英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第十章则是从知识体系及其相应价值体系变迁的视角分析了乡村精英的群体属性特征的变化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变化情况。

根据海宁的研究视角与核心主题,海宁的调查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个人生活口述史法,辅之以问卷调查、量表测量等方法。具体如下:

(1)文献研究法:由于研究主题涉及海宁的地方文化、乡村的社会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对乡村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大事件及其在海宁乡村的影响与效果等内容,需要查阅相关文献(如档案资料),并进行分析。查阅途径主要是复旦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海宁市档案馆、海宁市文化馆、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中国田野调查——张乐天联民村数据库”等文献及数据资料。查阅文献的种类主要是地方志,历史文献资料,关于海宁的党政文件汇编、会议记录,关于盐官镇、联民村的历史文献资料、调查资料及数据库等。

(2)个人生活口述史法:本项目的研究视角是以乡村精英的个人生活经历为主线,因此,对乡村精英本人的调查主要采取口述史法进行。个人生活史研究是一种对人们的生活经历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从个人怎样解释和理解周围世界的角度来研究个人的生活经历。其具体研究方法有深度访谈法,参与性观察法,查阅个人档案、日记、随笔、自传等,其研究类型基本属于历时性的纵向研究。

(3)问卷调查及量表测量法:主要包括针对村民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村民对村庄特定的事与人、村庄发生的变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态度及评价)和针对乡村精英的调查(主要是主观评价和态度的量表测量)等。

三、浙、皖两地比较研究

根据原拟定的研究设计,本书的第十一、第十二章是对浙、皖两地乡村精英的比较分析和整体分析。第十一章分别从浙、皖两地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两地区域性差异对乡村及乡村精英的构成、群体特质和公共行为产生的影响。第十二章是从整体上对浙、皖两地乡村精英的公共价值观和公共行为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第十三章是结论部分,这一部分也是分两块进行的:一是针对海宁乡村精英群体的研究结论;二是针对浙、皖两地研究的整体结论及论述。

这个部分的比较分析和整体分析既是研究的内容和必要环节,也是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着不同区域文化背景的浙、皖两地乡村却又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背景下经历了同样的社会变迁,而同处于乡村主宰地位的精英群体由于嵌入的地方习俗、规范不同,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及其权威建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精英群体的素质、能力和技能专长有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发现其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有助于我们提炼乡村精英的共性素质和权力运作的规律,而差异性则有助于我们去比较大背景下的乡村变迁在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及诱致变迁的多元因素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对两地乡村的调查研究方法做了交代,这里有必要再解释一下分析资料的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访谈资料分析法等,包括对文字资料的分类、质性分析和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理论分析等。

由于本研究是定性研究,质性分析策略在研究中有所体现,如投入理解、反思、归纳、建构和解释等过程。再比如,在调查中用到“观察—理解—反思—再观察—再理解—再反思……”循环观察—理解等方法。在分析村庄某一具体事件时将会用到查阅文献和追踪研究等具体方法。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本研究主题是关于乡村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乡村精英的历时性研究,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然要对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情境进行分析,这必须借助于定性研究法中关于历史文本的解释、理解与反思等方法和策略。同时,在对乡村精英的个人经历分析时,也必须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当然,对于数据资料的挖掘也会用到统计描述和分析,如对于问卷和量表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就需要用一些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注释】

[1]这里的“权力合法化”是广义的“合法化”概念,即权力逐渐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