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中华民族的祖先尝百草、吃野果,确立了“天生万物,无一而非药石”的生态医学哲学观念!创造了“食药同源、膳药同功”,“凡膳皆药”的养生保健思想!中国人民不仅创立了独特的中医学体系,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食疗经验和方法,流传在民间的许多民谚:如“春天多吃蒜,神爽体质健”、“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人愿寿长安,要减夜来餐”等都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
《黄帝内经》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中国人坚信“食药同源”——即食物与药物效果相通。中医典籍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药物和食物都混为一谈,自古以来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包括蔬菜、谷物、肉类在内的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平衡,利用天然食物的食疗效果调整脏腑功能。古人依据“以食代药”的主张,提出了世代传诵的“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
西方公认的“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就指出:“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这一论断同我国“寓医于食”的传统理论不谋而合。中医“凡膳皆药”的理论,与2001年第17届世界营养大会的结论“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在认识方向上完全一致。
食疗的保健效果是亿万中国人民几千年实践的总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并非仅仅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在它形成发展的几千年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健康与疾病这一对矛盾,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体把握。因此我们要站在东西方两个文明结合的高度认识传统营养学的深刻内涵!要“先进厨房,后进药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应用食疗养生保健,依靠营养免疫,筑起防病抗病的大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