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粗茶淡饭,吃出铁汉!

粗茶淡饭,吃出铁汉!

时间:2024-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成人每日摄入的36种元素中80%以上来自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疾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居首位。在1990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心血管营养会议上,专家们指出,自1930年以来,西方工业国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与营养不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医学研究调查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可能对人体有害。机体加工食物的能力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天然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伴有微营养素的损失,谷物在精制过程中不仅B族维生素损失较多,一些必需微量元素的丢失也十分可观。分析表明:将小麦精制成上等面粉后,仅保留了原小麦中20%的镁、13%的铬、12%的锰、50%的钴、37%的钼和21%~31%的锌。中国百姓传统食用的红糖中也含有大量的铬及多种微量元素;精制的白糖中不仅含铬低,还可刺激尿中铬的排泄,引起铬摄入不足,降低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储存。这种铬摄入不足的长期效应可能增加了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发病率,这在大量食用高度精加工食物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尤为明显。

据统计,成人每日摄入的36种元素中80%以上来自食物。这也使我们认识到环境—动植物—人三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目前,在膳食营养方面存在着不吃粗粮、天天精米白面的错误饮食习惯,因为各种粮食如大米、小麦等的精制加工程序越复杂,那么在精加工过程中,不仅在麸皮中所含的维生素损失可观,微量元素的丢失也不能幸免。正是这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许多少年儿童微量元素摄入量不足!

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疾病中,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居首位。在1990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心血管营养会议上,专家们指出,自1930年以来,西方工业国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与营养不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呼吁在心脏学研究部门均应配备营养学家。他们认为对心脏病的营养干预及治疗的收效将不亚于药物及其他技术的治疗效果。缺铜引起心脏损害的最早证据来自有关西澳大利亚牛“衰弱病”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心脏的退行性变和纤维化。在轻度活动或激动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和突然死亡。给动物补铜可预防该病的发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由于铜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所以由于膳食摄入而引起的缺铜对人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近几年对全膳食中铜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膳食中铜的实测值低于按食物成分表推算出的数值。无论西方还是中国,膳食中铜的摄入量均低于RDA值(2~3毫克/日)的推荐标准。对缺铜引起的动物心血管损伤的研究表明,铜是赖氨酰氧化酶的构成元素,缺铜可抑制该酶在主动脉组织中的活力,引起弹性蛋白的交联减少,导致主动脉弹性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们喜欢吃的坚果类食物如核桃、榛子、松子、瓜子中都含有较高的铜。当然,不注意摄食粗粮,同样不利于微量元素铜的供给。难怪古人说:“粗茶淡饭,吃出铁汉!”

国际社会公认:膳食营养因素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01年,WHO和FAO提出通过多消费蔬菜、水果和低热量的食物,来纠正高血压的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计划。研究结果说明有丰富蔬菜、水果的低热量的食谱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病。2003年,WHO和FAO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专家报告中,提出了膳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与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癌症发病危险性相关关系的证据。

医学研究调查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可能对人体有害。《洛杉矶时报》报道,医学研究显示,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对人体并没有显著的帮助,甚至会造成伤害。医生劝告病人不要吃这类补充剂,而应通过均衡饮食来获得营养。长期以来,由于这类补充剂在美国被当作上等药品,因此美国当局投资上亿美元开展有关临床试验,以确定它们的作用。

2008年12月公布的涉及5万多人的两项长期研究发现,维生素C、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并没有能够降低患前列腺癌、肠癌、膀胱癌或胰腺癌的风险。其他有关研究也发现,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并没有在预防癌症、中风和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8000多名有患心脏病迹象的妇女,长期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但观察发现并没有降低患病的风险。

科学家仍然相信维生素对健康是重要的,但在随机照研究中,维生素为何无法显现功效感到迷惑不解。

2008年12月《美国医学协会期刊》报道,以3万多名男性为对象、历时5年多的长期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并不能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对1万多名男性医生服用8年的追踪调查也发现,维生素C和维生素E并没有使他们的心脏变得更健康。研究人员对4万名妇女进行了10年的调查也证明,吃维生素E补充剂的人患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可能性与服用安慰剂组的人群完全一样。对3万多名妇女7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服用维生素D加钙补充剂也没有降低这些人乳腺癌的发病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和流行病学教授米勒说:“这些补充剂服用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们对自己的饮食不满意,生活压力很大,因此就以为这些补充剂有帮助,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2007年2月28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多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对从1990年到2005年10月,全球发表的有关抗氧化剂的68项研究结果的荟萃分析统计处理表明:总体上看长期服用维生素等抗氧化剂的人死亡率增加了5%;长期服用维生素A的人死亡率增加了16%;长期服用维生素E的人死亡率增加了4%;长期服用β—胡萝卜素的人死亡率增加了7%。并且没有证据表明服用维生素C能够延年益寿。当前有着10亿美元以上市场的维生素工业,是建立在“服用维生素能预防疾病”的观念之上的。美国民间流行“每天一粒维生素,没有保险不发愁”的广告词,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会的建议却是,应该通过平衡的膳食摄取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不是依靠吃药!

人体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已经习惯于从自然界的天然食物中获取营养。复杂的食物成分使得机体具有更为复杂的消化功能,吃的东西越纯粹、直接补充的营养素越多,就会导致“用进废退”。机体加工食物的能力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以,外源性营养素的长期直接补充,会破坏人体内部的自稳定调节机制,伤害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要坚持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注意膳食平衡,才能保证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