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Miike[2]认为“亚洲中心”指的是这样一种理论概念:“坚持将亚洲价值与亚洲理想置于求索的中心位置,从亚洲人民作为主体的视角出发来看待亚洲现象。”“亚洲中心主义”基本的思想根源是人们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厌倦。在此思想基础上,传播学研究“亚洲中心论”的倡导者提出了关于亚洲的基本共性。在认识论上,亚洲文化认为万物之间都有联系,并存在着复杂的互动。
“亚洲中心论”的思想背景与哲学预设_亚洲传播理论: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亚洲主张
Miike(2004)[2]认为“亚洲中心”指的是这样一种理论概念:“坚持将亚洲价值与亚洲理想置于求索的中心位置,从亚洲人民作为主体的视角出发来看待亚洲现象。”
“亚洲中心主义”基本的思想根源是人们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厌倦。人们强烈地担心欧洲范式会控制其视野和思维,由此生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此思想基础上,传播学研究“亚洲中心论”的倡导者提出了关于亚洲的基本共性。
Chen和Starosta(2003)[3]从五个方面对亚洲文化进行了总结:
在本体论上,亚洲文化(特别是佛教、儒教、道教和神道教影响地区)倾向于对宇宙采取一种整体观,那么其中任何部分都不过是一种过渡过程,没有什么固定的物质。这种本体论预设也影响到其他方面。
在认识论上,亚洲文化认为万物之间都有联系,并存在着复杂的互动。任何人或者物都是在与其他的人或物的联系中才变得有意义。这与对宇宙的整体性理解密切相关。
在价值论上,和谐作为亚洲文化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成为日常生活式的感受性目标。这样就使所有的行为重新获得最后的指归,这明显不同于西方浮士德式永无止境、无法定义的进步标准。
在方法论上,亚洲文化采用一种非线性、无穷循环的直觉感知方式。
在目的论上,亚洲文化中个体的生活总要指向一种更高、更理想化、更道德的秩序或者“法度”的境界。比如佛教的“彼岸”、印度教的“法”(Dharma)以及中国的“道”等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