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健康的偏性

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健康的偏性

时间:2023-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食物只有一种性,只归一种或两种经,这就是食物的偏性;身体也有偏性。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与其性质相反的身体的偏性。还有一些食物,本身的偏性比较明显,但又不是太过猛烈,既可以入食物,也可以做药物,这类我们称之为药食同源。比如同样一种病,病因、症状等各种因素都一样,老中医给青壮年开的往往是药性较强的中药,而给小孩开的则是一些偏性较弱的药食同源的食物。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也是中医食物养生的最高境界,以食物的偏性纠正人体之所偏,即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之手段,达到平衡的目的。

提到“平衡”这两个字,我们脑海中总会出现很多画面,平衡的天平、静止的湖面等等。我们再想想,这个天平一边放着砝码写着健康,另一边不断有食物倒进去,又不断有东西掉下来。仅仅是这样一个天平,想要维持它的平衡得有多难?人的身体就好像这个天平,而且健康不仅仅用一个砝码来衡量,还有食物的寒热温凉,有现代医学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因素皆要考虑。

所以人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吃着五谷杂粮,我们追求的不是这个天平的绝对平衡,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就是不断地去适应身体的需要,使天平趋于平衡,不能倒,倒了就是生病了。

时刻要提醒自己,你的健康天平不是平的,需要通过调节饮食来使天平向健康的方向靠拢。有中医学者把人分为九大体质,其实这些所谓的体质,就是健康天平没有平衡的标志,没有中性体质这种说法,也就从侧面说明了没有绝对健康这个道理。

所以,每个人的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偏性,这种偏性是正常存在的,但它也是健康的隐患,靠什么纠正这种偏性呢?至少,饮食是一种最贴近实际的选择。

任何食物都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有人可能会问,不是有平性的食物吗?其实,严格来说没有绝对平性的食物,只不过它的温性或者凉性微乎其微,从食疗的角度可以忽略,我们便把这些食物归平性。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也好,粮食肉类也好,大多数的性质都是比较温和的,平性、温性、凉性占了绝大多数。

大多数食物只有一种性,只归一种或两种经,这就是食物的偏性;身体也有偏性。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与其性质相反的身体的偏性。如热性体质,可以吃一些性凉或性寒的食物,起到宣发清热的作用。比如夏天暑气盛,人身体的偏性就热,容易上火,这时候吃一些寒凉的食物,用食物的寒凉特性来纠正身体的热性。再比如我们风寒感冒了,寒气淤积在体内,一般我们都会喝一些姜糖水,取的就是姜的辛、热二性,来纠正身体的寒性。反之,若是风热感冒,则不能用姜糖水,否则会火上加火。

其实,生灵万物皆有其偏性,性质温和的,我们用来做食物,或者做补品,而性质偏性较大的,则用来做药物。当人体的偏性严重到无法用较温和的食物来调节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性质较为激烈的药物。所以说,食补和中医用药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食补多用于调养或辅助治疗而已。

还有一些食物,本身的偏性比较明显,但又不是太过猛烈,既可以入食物,也可以做药物,这类我们称之为药食同源。

还有一些食物本身大寒或大热,但是人们喜其味美,如螃蟹大寒、榴莲大热,还是会吃一些。这样的食物一是要少吃,二是注意烹调的手法,如民间习俗做螃蟹的时候放一些生姜等热性的调料,中和掉螃蟹的寒性,就可以吃了。

正是因为食物和中药这种同根同源的特性,所以有经验的大夫会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来开不同的药。比如同样一种病,病因、症状等各种因素都一样,老中医给青壮年开的往往是药性较强的中药,而给小孩开的则是一些偏性较弱的药食同源的食物。前者为了早些去掉病灶,后者则怕药性过强会伤及脾胃,总的原则是因人而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