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中国VS俄罗斯:痛并快乐着
俄罗斯应该以最可靠的方式,同中国重新缔结最密切的政治、关税及其他联盟,因为中国显然正在觉醒,他有四亿三千万人民,具有一切禀赋。会像俄罗斯一样,很快成为最强盛的世界大国。现有的条件容许这一结盟,并使这种结盟成为可能,因为其他国家尚未预先防备。现在没有任何别的联盟可能更加重要,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黄祸”的危险,可能保证全世界未来的和平。俄罗斯和法国与中国结盟,便能平静地等待20世纪事件的到来。
——门捷列夫
这是俄罗斯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903—1905年间提出的俄国对中国的战略,让我们佩服的是,能把元素周期整明白的人,在人口元素、社会元素乃至国际元素的问题上,显然也见解独到。
100年前,列宁按照这一战略与中国结盟,之后斯大林等后继者扶持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到后来,双方的联盟破裂了,中俄经过长达近40年的关系紧张,终于在20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再次结盟,并且将俄中关系从睦邻友好、双边合作、建设性伙伴关系逐步上升为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个关系的演变,不仅为两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对推动公正合理、造福全人类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使全球逐步走向和平、繁荣和发展的全新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远亲不如近邻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政府“亲西方”的政策屡屡受挫,俄罗斯开始把加强对话政策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12月,叶利钦第一次访问中国,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中俄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
在此期间,两国还签署了包括《中俄两国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中俄两国关于相互削减边境地区武装力量和加强军事信任措施的谅解备忘录》、《两国政府和平研究和利用宇宙空间的合作协定》在内的有关经贸、科技、文化和军事领域合作的24个文件。这些表明,俄罗斯已不仅限于从一般的双边关系范畴来看待俄中关系,而是开始从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把对华政策调整作为其整个对外战略转变的重要环节。
拆掉了两家边界的高墙,发现阳光明媚的日子很好,两国领导人开始考虑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1994年4月,叶利钦致信江泽民,提议中俄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中方积极响应。此后俄中关系首次取得了质的突破,建设性伙伴关系这一高度,为两国互利、睦邻、稳定和长期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1995年6月,李鹏首次访问俄罗斯,双方签署了《中俄联合公报》,表示将把两国经贸和科技合作推向新阶段;1996年6月,叶利钦第二次访华,两国签署了第三个《中俄联合声明》,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独立五年后,中俄关系开始步入一个理智的新阶段,这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两国领导人的交往实现了制度化、机制化和规范化;二是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共识进一步增多;三是两国在安全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效;四是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是由官方促动的民间外交开始发展。
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俄中关系进入一个务实、理性、现实主义的新阶段的标志是普京的当选。
2001年7月,两国签署了为期20年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实质在于三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三好——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2006年3月,俄中最高领导人互访,分别出席中国“俄罗斯年”和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等活动。俄中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中之间数百年的邦交告诉我们,作为邻居,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
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在地缘政治上,俄罗斯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
西方,有北约咄咄逼人的东扩;
南方,伊斯兰势力也在不断北进;
东方,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
从俄罗斯传统外交观念来看,必须避免两线作战,西边的北约软的不吃,硬上吧,显然是以卵击石,暂时不是什么高招;南边的势力,涉及更加复杂的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分离主义的平衡,不好吃也不好消化。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必须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同时可以增加与西方抗衡的砝码,达到东西方外交的平衡,从而改善不利的地缘政治状况,扩大回旋余地。这也是普京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的表现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俄中已经被各个领域现实的共同利益紧紧拴在一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双边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国家关系模式。
同志不再,关系不错
自从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中俄长达4300千米的边境线上黑森森的炮口少了,虽然双方不是几十年前的同志哥了,双方走出了那种名义上是“同志”、实际上互相敌对的怪圈,两国之间,同志不再,兵戎不再、硝烟不再。两国关系呈现出六方面的发展态势。
第一,解决了几个世纪以来炮火连天、争执不断的边界问题,完成了勘界工作。领土问题是大问题,我们在后面谈到日俄关系时也会碰到同类话题。中俄山水相连,两国之间拥有长达4300千米的边境线,边界问题曾是困扰两国的痼疾。众所周知,沙俄曾作为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通过多次战争强占了中国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苏联时期,苏军越过“条约线”,占据有利地势,把边界向“条约线”中方一侧强行推进。这样,中苏之间就存在着两条“边界线”,一条是“条约线”,另一条则是超越不平等条约的“苏方实际控制线”。 此后,苏方不仅长期坚称19世纪的条约是合理的,而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掀起了一股大肆篡改历史的运动。再厚的冰也有消融的时候,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中,一改苏联当局以往立场,承认两国存在边界问题,表示愿意按照国际公法合理解决边界问题,建设一条和平边界。同年9月2日,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做出了积极回应。此后,中苏(俄)边界谈判走上正轨,组建了中俄联合勘界委员会。经过1991年的《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和随之而来的8年勘界,中俄两国间就只剩下黑瞎子岛和内蒙古额尔古纳河阿巴盖图洲渚的归属问题没有解决。此后,到2004年10月14日签订《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中俄已经完成勘分两国东西两段共98%的国界。2005年夏天,中俄两国政府、立法机构对剩余部分的勘分,也相继完成了全部立法程序,两国外长互换了相关的法律文书。至此,两国之间结束了领土争议。勘界工作的完成,既保障了双方的边界安全,也奠定了友好合作的基础。
第二,建立两国元首、国家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机制,协调政治、经济、外交和发展战略问题。国与国跟人与人一样,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发展邻居、伙伴、朋友关系,碰到矛盾时应当如此,平常也应当多交流。
第三,两国人民的民间交往日趋深入。这种自由的民间交往表明两国都已经发展成为新型国家,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纲,约束民间自由往来。2009年中国“俄语年”和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的举办,也促进了中俄新型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第四,中俄边贸关系迅猛发展,中俄贸易已经从“附属”与“被依附”关系发展为平等互利关系,中国也从一个只能提供原材料的供应国变为能够提供商品、可以“做买卖”的国家。
第五,能源合作带动整个双边国家关系良性发展。2008年,中俄能源合作的关键一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中俄两国都面临新的发展问题和前进方式的重大选择。2009年,双方达成以贷款换石油的协议,使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第六,双方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共同努力稳定了中亚地区局势,为中亚各国相互谅解、协作、合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在反对恐怖主义,打击有组织犯罪、贩毒走私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在中俄关系存在以来的四百年中,首次出现了不动干戈、只用玉帛的友好局面,虽然由于利益平衡、价值取向、文化差异等原因,双方之间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分歧,也必然会面临问题、矛盾,甚至挫折,但从两个大国发展战略的共同基础来看,中俄交好符合两国最大的民族利益、政治利益以及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