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断骨头连着筋

打断骨头连着筋

时间:2024-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来说,是有着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其他方面特殊利益的地缘战略区,不仅被俄罗斯视为“近邻”,也是自己的“利益范围”。各加盟国开始尽力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与影响。开始将独联体事务作为俄罗斯外交的战略中心放在首要地位,将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视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战略的基础。普京就任总统后,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政策,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独联体,以维护俄罗斯的基本利益。

第二十五章 独联体VS俄罗斯:打断骨头连着筋

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简称CIS,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前苏联这个大家族分家的过程中,哥几个一商议,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兄弟了,打断骨头连着筋,以后虽然不在一个锅里搅食了,但总还是比别人要亲热不是?所以,协商成立了这么一个组织——独联体。

独联体国家包括:

大哥俄罗斯,二哥乌克兰,三哥白俄罗斯,小弟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等。

本来还有三个兄弟呢,是立陶宛、阿托维亚、爱沙尼亚,分家的时候他们不愿意再跟过去的兄弟搅和事儿了,表示从今往后恩断义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井水不犯河水……就没参加这个新的组织。土库曼斯坦和格鲁吉亚先后于2005年、2009年退出了独联体,所以这个大家族一共是12个兄弟,现在剩下10个了。

虽说是兄弟,可有些话还是要说明白的,独联体在章程里规定了:所有成员国的主权平等——也就是说,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独联体不是国家,也不拥有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权力,它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族际和谐、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关系服务——其实就是各个小家庭的家长会。

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军备监督和军队建设方面实行协调的政策,采用包括观察员小组和集体维持和平部队等手段保证独联体内部安全。当成员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以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各成员国应立即进行协商,协调立场,采取相应措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也。虽然不在一个屋子里生活了,但大家好歹是兄弟,所以谁家碰到事儿,哥几个都得上。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就是基于这么一个基础的。所以,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来说,是有着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其他方面特殊利益的地缘战略区,不仅被俄罗斯视为“近邻”,也是自己的“利益范围”。俄罗斯独立之初,就将独联体国家视为其与西方间的战略缓冲地带,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列为外交优先之选。

就像盖房子首先要打地基一样,处理双边或者多边关系,必须建立在一个共识的基础上,放在国际关系的大框架中去考虑。

1995年9月,俄罗斯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方针》,将独联体列为俄罗斯在北约东扩情况下维护其大国地位的首要战略地区;2000年7月,俄罗斯通过《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2000年12月24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对于我们来说,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不是与独联体这个组织,而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过去是将来也是头号重点。”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在其著作《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中写道:“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重中之重。对新俄罗斯而言,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不曾有过也不会有比发展独联体国家关系更为迫切的外交问题。”

理论上就像伊万诺夫说的那样没错,但现实与理论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俄罗斯立国到重新崛起的这个过程中,对于独联体的认识和在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发展上也是走了一些弯路的。

初期:山重水复疑无路

俄罗斯甫一立国,就把实行西方民主、融入西方社会、争取西方经济援助等作为战略考虑,叶利钦政府实行了全面西化、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执政者把独联体视为发展中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叶利钦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有一个幻想,即摆脱了对小兄弟们的经济责任这一重负,俄国经济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甩包袱”思想的支配下,在独联体成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俄罗斯对独联体事务不甚热心,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分割、处理苏联遗产债务的松散型、过渡性组织。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并未采取有效措施修复遭到严重破坏的统一经济与战略空间,反而把本国利益置于独联体的共同利益之上,推行利己的民族政策,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偏袒或压制,导致独联体内部离心、分裂倾向愈演愈烈。各加盟国开始尽力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与影响。

这种恶劣的周边关系导致了俄罗斯经济持续恶化、地缘战略空间不断萎缩,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独联体组织出现明显的解体趋向。

中期: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这种情况下,从1993年起,俄罗斯开始反思、调整其“一边倒”的对外政策,逐步确立了以恢复统一的安全空间、强化俄罗斯大哥地位、确保俄罗斯地缘政治安全为核心的独联体政策。开始将独联体事务作为俄罗斯外交的战略中心放在首要地位,将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视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战略的基础。前面提到的《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方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通过的。

自此,俄罗斯开始大力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进程。

在组织规范上,1993年1月,第八次独联体首脑会议通过了《独联体章程》,标志着独联体开始由初创期松散的“俱乐部”逐渐向较为规范的地区性国际组织转变。

在经济上,1993年成立了独联体跨国银行和有效调节有价证券交易的跨国市场,同年9月,独联体9国签署了《独联体经济联盟条约》,规定给予成员最惠国待遇,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1994年4月,又签署了《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1994年和1995年,先后建立了跨国经济委员会和跨国货币委员会两个超国家经济机构。

在军事上,1995年5月,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批准了《集体安全构想实施计划》、《集体安全成员国宣言》、《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今后军事合作的发展方向》三个文件。

现期:敢问路在何方

20世纪90年代晚期,由于受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独联体的离心倾向再度加剧,为此,俄罗斯积极调整政策,在整顿独联体组织领导机构、加强核心国家作用的同时,特别加强对离心倾向较强的国家,如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的工作。普京就任总统后,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政策,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独联体,以维护俄罗斯的基本利益。

在政治方面,频频召集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国家合作的措施;在安全领域,及时将反恐作为独联体集体安全合作的核心要点;在双边关系方面,着重改善俄罗斯与独联体中离心倾向严重的国家或者对俄罗斯怀有敌意的国家的关系。

2005年8月26日,喀山峰会通过了独联体成员国人文合作、军事合作的一系列文件,会议虽然暴露了各国之间在运转模式以及改革等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但它在推动改革、提高运行效率方面颁布的新政,对独联体国家关系的走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世上真的没有路,尤其在到底是“独”还是“联”这个问题上,俄罗斯也不能指望走的人多了走出一条路来,所以只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了。

被架在河中间的俄罗斯,开始尝试利用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各种依赖和依存关系,尤其是运用“经济杠杆”向亲西方国家施压,以此提高俄罗斯这个“瘦骆驼”在独联体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制止独联体分解的趋势。

而这一战略,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可谓是内外交困。在外部,俄美争夺更加激烈,美欧对俄罗斯的遏制和推动独联体国家的“疏俄”政策对俄罗斯压力不小。在内部,独联体内部分裂的日益加剧,让一体化举步维艰,独联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对它自身来说,也面临着不好逾越的鸿沟。

首先,俄罗斯在独联体的政策上失误颇多,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作风和粗暴的手段客观上在销蚀独联体的内部团结,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彻底改革不得不为;其次是苏联时代遗留的对俄罗斯的戒心和种种现实的利益矛盾使得部分独联体国家排斥俄罗斯的大哥地位;第三,俄罗斯虽然在近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与外部世界相比较,仍然属于弱市经济,它自身的磁场效应和凝聚力十分有限。

我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前苏联联盟的这个大家庭后院如何平衡利益,如何不祸起萧墙,还有待于俄罗斯采取更加理智的战略、更加务实的政策。

img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