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宝大战——血染苍洱
皮逻阁谢世两年后的天宝九年(750年),正是唐朝腐朽没落、大乱将发的时候,西南方面自然也不会安静。
当历史已成为定局的时候,历史学家往往把铁定的历史事实描述为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必然,发生在南诏苍洱地区的天宝大战也免不了这种俗套。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在南诏、唐王朝、吐蕃的三角关系中,任何一个变量的改变都会促使另外两方产生相应的变化。正如南诏与唐王朝的关系是一波三折那样,南诏与吐蕃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南诏与唐王朝、吐蕃的战和关系,演绎了不少扭转乾坤的大事。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天宝战争即是这种关系的具体表现。
南诏第五代诏王阁罗凤出巡图
唐朝初年,有关云南地区的事务由剑南节度使统管。天宝年间,权倾朝野的“天宝宰相”杨国忠任命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越巂都督张虔陀改任姚州都督,负责监视与控制南诏。这些封疆大吏大多数是心术不正之徒,他们肆意干涉南诏的事务,有意挑起事端。天宝九年(750年),当阁罗凤带着妻小赴姚州拜会张虔陀时,身为唐朝都督,负有安边抚民之任的张虔陀竟然当面侮辱南诏王阁罗凤的妻子,惹怒了阁罗凤。事后,阁罗凤感慨“九重天子难承咫尺之言,万里忠臣岂受奸邪之害”,派军将杨罗颠为专使,远赴长安向唐玄宗控诉张虔陀的罪行。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对此事不予理会。阁罗凤大怒,决心为妻子报仇,即亲率大军攻打姚州。南诏军队攻破了姚州都督府,诛杀了张虔陀,并举兵北上,占据了越巂都督府管辖下的三十余个州县与部落。南诏在此区域设置“弄栋节度”,使之成为南诏“六节度”之一。
阁罗凤发动“姚州之役”,张虔陀被杀,实属罪有应得。南诏德化碑列举了张虔陀的六大罪状:其一,勾结吐蕃,企图夹击南诏。其二,阴谋扶持阁罗凤的二弟诚节为南诏王,颠覆阁罗凤的统治;唆使爨崇道与南诏为敌,制造事端。其三,更为南诏所不能忍的是,只要与南诏交好的唐朝官员,张虔陀一概不启用。其四,任用那些仇视南诏的人,企图孤立南诏。其五,张虔陀时刻进行军事准备,谋划军事袭击南诏。其六,故意加重对南诏的赋税征收,征求无度。可以看出,张虔陀的这些行为具有明显的挑衅倾向,目的是激起南诏的反抗情绪,离间南诏与唐王朝之间的关系,这也正是唐朝宰相杨国忠集团一贯的手法。正如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新丰折臂翁》中所说:“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人生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天宝十年(751年),唐玄宗看到南诏的过度发展,也听信了杨国忠等人的谗言,打算限制和惩罚南诏王国,便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八万大军进攻南诏。唐军兵分三路,一路由鲜于仲通率领,由越巂一带沿清溪关道南下,由今天的滇东北地区进入云南;一路由大将军李晖率领,从会通路进攻,进入姚州地区,迫近洱海地区;另一路由安南都督王知进率领,从步头路北上,进入滇中地区。三路大军浩浩荡荡,从不同方向直奔南诏而来。
阁罗凤并不想和大唐开战,面对唐王朝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他派出特使杨子芬、姜如之到曲靖鲜于仲通军中,向鲜于仲通陈述“姚州之役”张虔陀被诛的事实经过,说明事情的起因与过错在张虔陀而不在南诏,南诏愿谢罪请和。特使还对鲜于仲通说,虽然吐蕃早已对南诏威逼利诱,但南诏不为所动,仍然一心向唐。吐蕃已是虎视眈眈,依据情势,如果唐军执意要进攻南诏,唐南双方交战,吐蕃将坐收渔翁之利。鲜于仲通不为阁罗凤的真诚求和谢罪之态所感动,而是一意孤行,继续率大军向洱海地区进发。当鲜于仲通军行至白崖时,阁罗凤再遣使者请和。鲜于仲通不仅不允和,反而扣留了南诏的使臣,大战一触即发。
南诏腹心地带洱海坝子东临洱海,西依苍山,是一狭长形冲积平原,南北长约五十公里,其东西最宽处约八公里,南端有龙尾关,北端有龙首关。这里先后建有南诏国的三座城——太和城、大厘城和阳苴咩城,从而成为南诏政权的心脏地带和根据地。从战略上看,东面洱海茫茫,水路进攻不易;西面苍山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山峰罗列,峰顶终年积雪,要翻越苍山,由西向东攻击南诏腹地,也几乎不可能。南面,龙尾城西扼苍山,东边将西洱河天堑作为城壕,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北面,龙首关东临洱海,西依苍山云弄峰,占据着苍山与洱海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襟山带水,顺山势筑城,地势险要。
唐军一队人马在大将王天运的率领下,秘密绕道点苍山西坡,企图在漾濞一带登山奇袭南诏。鲜于仲通亲率主力,直抵龙尾关。此时,并不想与唐朝对抗的阁罗凤第三次派使臣求和,鲜于仲通仍然不理会。他以为,八万唐朝大军已经包围了苍山洱海之间的南诏腹地,又有奇兵从苍山西坡突袭,还有大军由西洱河东岸从水道向西进攻,同时由陆路猛烈攻击龙尾、龙首二关,东西夹击,南北协同,可一举而下,直捣南诏都城太和城,就可成就自己非凡的伟业。鲜于仲通认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他怎会理会南诏一而再、再而三的求和呢?
而此时南诏王阁罗凤确实感到形势有些棘手。唐朝大军在南,吐蕃大军在北,南诏向唐朝求和无望,只好向吐蕃求援。吐蕃御史论若赞正率领吐蕃大军驻守在洱海北部浪穹一带,接到南诏求和后,即命军队急向洱海之滨进发,支援南诏。南诏与吐蕃军队联合奋力御敌,在苍山西坡,即今漾濞石门关一带,与唐朝的精锐部队展开生死决战,结果唐军惨败,主将王天运战死,唐军“腹背夹击南诏”的计划落空。战死的王天运被胜利者悬尸辕门,唐军远远看到,无不心惊胆战。与此同时,阁罗凤亲自披挂上阵,率南诏与吐蕃大军与唐军奋力拼杀,全歼唐朝大军于洱海两岸,唐军主帅鲜于仲通只身逃离。
南诏与唐朝的第一次天宝大战,以唐军全军覆没而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