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不赞许行为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社会不赞许行为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时间:2023-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外显态度与其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交行为意向之间的相关显1,而内隐态度与社交意向的相关不显1,对艾滋病的外显态度对个体的社交行为预测力较好。此外,以吸毒、吸烟行为作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代表,虽然使研究结论较好证明了研究假设,但将来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研究内容。
社会不赞许行为研究的结论与不足_态度与行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心理机制

一、社会不赞许行为研究的结论

1.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双重态度机制

对于两类社会不赞许行为,被试的相容反应时均显1低于不相容反应时,社会不赞许行为的IAT内隐效应显1;对于吸毒行为,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有相关,而内隐态度与行为频率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双重态度的叠加模型;对于吸烟行为,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几乎没有相关,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与行为频率均具有较弱的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双重态度的分离模型。在对艾滋病的态度方面,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相关不显1,大学生在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上对艾滋病的态度是不一致的,这也符合双重态度的分离模型。对于攻击行为的外显成分和内隐成分也是相互独立的,这一结果也支持了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双重态度的分离模型。

2.内隐与外显态度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预测机制

内隐态度与吸毒行为之间的相关则高于外显态度,吸毒者的外显态度无法预测其吸毒行为频率,而内隐态度对吸毒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从吸烟行为持有者对吸烟行为的外显和内隐态度研究发现,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对实际吸烟行为的预测力均不显1。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外显态度与其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交行为意向之间的相关显1,而内隐态度与社交意向的相关不显1,对艾滋病的外显态度对个体的社交行为预测力较好。

另外,本研究也探讨了社会不赞许行为态度结构的影响因素,发现个体的自尊水平可以显1预测外显的攻击行为,却不能预测个体内隐的攻击性成分;归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内隐攻击性信念,个体的消极情绪状态与外显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1的正相关,而归因方式与外显攻击行为的相关不显1。

从金钱启动对亲社会行为态度的研究发现,金钱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外显态度无显1影响,但是金钱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内隐态度产生了影响,显1降低了亲社会行为的内隐态度。

3.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矛盾态度机制

本研究主要以不健康饮食习惯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社会不赞许行为矛盾态度的社会认知特点。结果发现:个体对积极态度客体存在较强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积极评价,对消极态度客体存在较强的、无意识、自动化的消极评价,而对于矛盾态度客体而言,具有相同强度的无意识的、自动化的积极和消极评价;内隐矛盾态度与外显矛盾态度的相关不显1,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是分离的;个体的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的强度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客体相关的信息加工过程均有影响,但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在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社会不赞许行为与态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在测量方法上的不足

实验采用对偶两极形容词法作为测量外显态度的方法,存在很多缺陷。例如,人们可能隐藏其真实的意图,或产生答题的厌烦情绪。今后的研究可以多尝试采用图片的方法,或辅助以访谈、观察等方式作为补充或新的尝试。

另外,内隐态度的测验工具IAT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IAT测验究竟适合哪一类实验对象等。所以,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内隐态度测量手段,比如GNAT或EAST等,刺激对象也可以尝试运用图片或声音刺激。

实验中所使用的内隐矛盾态度的研究方法(EAST)和外显矛盾态度的研究方法(外显矛盾态度问卷)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易受实验环境的影响,很难保证实验被试的测验积极性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2.在研究效度上的不足

由于条件限制,实验中的对照组被试(非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均为大学生,实验结果的推论可能会受到被试群体的影响;同时,吸烟行为被试中没有女性,以上这些问题都使得本研究的结论在推广度上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以吸毒、吸烟行为作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代表,虽然使研究结论较好证明了研究假设,但将来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研究内容。

3.在实验设计上的不足

实验对矛盾态度的研究结果证明了最初的研究假设,但这一结果仅仅表明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是分离的。对于检验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是否独立存在,仍显得证据不够充分。

我们在实验中将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态度矛盾分开来探讨,并未考虑内隐矛盾态度强度和外显矛盾态度强度不一致个体(例如高内隐矛盾态度、低外显矛盾态度个体和低内隐矛盾态度、高外显矛盾态度个体)对信息加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虽然发现了内隐矛盾态度与外显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不一致,但未对不一致的情况进行深人探讨。

在未来开展矛盾态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为验证矛盾态度的内隐和外显结构分离观点寻求更加充足的研究证据;针对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不同影响特点展开进一步的深人探讨;需要更加全面地探讨矛盾态度的特性,如矛盾态度的稳定性、矛盾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等,以此揭示矛盾态度的其他心理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