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观念摄影发展的自足性
应该说,任何一门学科都必然有相应的自足性,只有如此,它才能和其他别的学科拉开相应的距离并进而展示出自身所特有的研究视野。尽管摄影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不算太长,距今还不过16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自足性却时常有过于明显的倾向。一方面,摄影相对落后于其他人文学科几乎是一种共识;另一方面,它的过分强调的专业选择性已经使它本身难以感受整个人文学科发展的活力并从中吸取适宜的思想能量。
美国学者希夫就十分中肯地指出过:“当一种学科把自身与其他学科的特殊兴趣隔离开来时,它就可能丧失一种把任何同时影响所有学术研究的普遍兴趣加以融汇的能力。一个专业化的群落时常会错过一些具有广泛意义的基本问题,或者只是以一种与世隔绝的方式来对待它们,由此,它就不能诱使邻近的学科越过学术的高墙窥视其内,进而对是否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是不是学术的跃迁产生一种好奇感。”
事实上,观念摄影已经是一种知识层面的东西,它作为一门课程,因较少受经营画面的基本技能的干扰,而在接近内心的情感与思考方面更为直接,是对智慧的炼铸,是心之眼。我们只要稍稍回顾一下摄影本身的形成历史就不难看出,其实摄影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的能量并进一步以此巩固自身的自足性(图3-9、图3-10)。
图3-9 纽约 曾广智 摄
图3-10 纽约 曾广智 摄
如要阐释那些与技术性问题相关的问题时,自然科学的背景知识和眼光就显得必不可少。再如,在阐述印象派摄影家的作品时,当时的色彩科学的发展便是个相当重要的参数系。有关修拉和色彩学家谢夫勒尔的关系问题可以深化我们对艺术家审美观念的理解,而要说明视觉主题的连续发展过程,有关透视学的历史和知识肯定大有裨益。
就摄影史用以描述特定的历史阶段或风格特性的术语而言,一些相当重要的概念即来自其他艺术学科。例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是派生于文学史,“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等则始于艺术批评。
艺术学科的研究进展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着摄影本身的拓展和更新。譬如,在当代图像研究领域里,贡布里希的研究离开了波普尔的哲学、构造主义的心理学、心理分析的早期理论以至德国学者洛伊的艺术史观,那么他的全部著述不仅会是一盘散沙,而且也不能形成任何持久的学术影响。所谓的“行为”、“新媒体”,在许多地方也是以其充分的混融性为基点的(图3-11、图3-12)。
图3-11 [捷克]迈克·马库 摄
图3-12 [捷克]迈克·马库 摄
历史地看,已经融合为艺术史的观念摄影的自足性的有机部分的东西并不是生而固有的,而恰恰是经过混融而整合起来的因素。这种多元的混融过程颇为鲜明地体现在现代摄影家的摄影实践当中。
就艺术本身而言,无论创作还是作品,都不是什么纯净如水的存在,而是社会和文化所规定的。
不论摄影如何变化和发展,它对自身的反思总是需要一种无意识,也就是说一种超越自身的眼光审视和整理自我,这本身就要求摄影以外学科的透视,观念摄影正是体现出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