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的故事
杭州的西湖是一个梦,一个在中国人心底萦回了几千年的长梦。它的湖光山色,它的人文荟萃,就是这个长梦的最瑰丽色彩。月色看成晓色,溪声听作松声,人有多少瑰梦,西湖的诗歌就有多少风韵。西湖的长梦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笔下,呈现出自然、清新而又活泼的模样。
这首诗作于大约八百年前,六月的一个清晨。诗人步出西湖西南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蓦然间,晨曦一片之中,满湖的莲叶映入眼帘,与大自然的美色竟然如此亲近,诗人不禁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两句十四个字,前七字分别交代时间、地点,后七字点明此时此地的风光自有特色。按照一般语序,这十四字应为“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诗人将”毕竟“提前,一是为了协调平仄,二是为了使修饰词”毕竟“远离被修饰的词——”不同“,而造成一气贯通的语势,恰恰符合触目兴叹,即兴吟诵的情势。诗人捕捉到六月西湖满湖莲叶、荷花,红肥绿瘦的景象,点出此时的西湖无可取代的独特魅力。
一声喝彩之后,诗人具体而生动地,再现了使他动情至深的西湖六月特异风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满湖的莲叶与荷花,一直绵延到水天相连的远方,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与无边无际的艳红,犹如为西子湖铺上了一幅色彩的长卷。这后两句诗在文义上是交错互见的,即古汉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式”互文“。古诗词由于精炼的要求与格律的限制,常用互文,有时在一句之内,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秦与汉,明月与关,都是错举见义,并非专属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映照着秦汉时的边关。有时在两句之间,如本诗。本诗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现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本诗又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荷花、莲叶,一般归入阴柔之类,诗人却写得极为壮美,境界阔大,很有气势,壮美与柔媚和谐统一。我们从杨万里的诗作可以窥见,宋代美学的时代风范,即特别重视诗的气韵和意境。宋代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处在这个坐标点上的宋代诗人,以自己的感悟,承继着汉唐的雄豪壮伟,开启着明清的空幻感伤,创造着自己的西湖,诗酒的西湖,人格化的西湖,一座西湖就是一首好诗。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安人。不依权贵,隐居终老。南宋杰出诗人,诗二万余首,创自然、清新、活泼的”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