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入门级”到“魔幻级”

从“入门级”到“魔幻级”

时间:2023-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微信技术也成为社交领域一致公认的一项颠覆性媒介技术。截至2016年8月末,我国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总数已达到13.09亿户。可穿戴技术里,尤其是与风生水起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两大新技术的“相加”、“相融”下,普及应用的势头正如火如荼。很多期刊已高度关注,希望结合各自的内容特色和读者、用户需求,通过可穿戴技术这一“巅峰级”媒介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强化全动态、超服务、自媒体功能,加速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通过各种论坛、会议、活动的交流、演示、推介,目前的共识是,二维码、微信端APP、可穿戴、生物芯片等四大媒介技术的支撑应用,有利于期刊加速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媒体、智能媒体和自媒体。

6.1 二维码——“入门级”媒介技术

二维码可以说是继条形码之后的一次识别码的革命,所以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份证,没有这个身份证,这个人的信息在现代社会里就是一片空白,或者一片黑暗。

二维码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电子凭证、信息传递、网站链接、数据下载、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商品交易、定位/导航、车辆管理、名片交流、WiFi共享,等等。智能手机扫一扫功能的应用,使得二维码更加普及。开通移动互联网阅读的期刊,都必须刊登二维码,只有将这个二维码扫描到移动终端里,才能够进入期刊的网站、数据库、电子版等阅读、使用。

也就是说,这是期刊在深度融合新兴媒体发展过程中强化全动态、超服务、自媒体功能的“入门级”媒介技术。

6.2 微信端APP——“大师级”媒介技术

APP是英文Application(应用)的简称,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中的第三方应用软件。传统APP都是独立、专用的,比如手机淘宝是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购物类APP,微信和手机QQ是腾讯公司推出的生活社交类APP,360手机助手、豌豆荚等是系统安全、优化类APP,爱奇艺、优酷手机端等是影音类APP,还有成千上万商业、金融、旅游、传媒等独立、专用的APP。

APP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需求,智能手机又为APP的迭代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而在中国大陆,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经过二次开发的微信端APP,凭借其强大的共建共享共用、触类旁通扩展的平台功能异军突起,创造了这一无限可能里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奇迹。

二次开发后的微信端APP因其开发成本、开发周期、使用功能、营销价值、用户隐私、安装流程等十方面的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一大批的传统APP取而代之。

尤其是以下四方面的优势:

①占用空间无——传统APP安装到手机之后,导致体积和占用空间不断增大,而微信端APP只是给APP的功能开了一扇门而已,完全没有占据用户手机空间的问题;

②卸载残留无——传统APP在卸载的时候依然或多或少地有部分内容残留,微信端APP只需直接取消关注即可,不存在任何残留;

③升级维护快——传统APP的维护成本很高,微信端APP运行于微信公众平台,大部分的维护事宜都由腾讯公司承担,成本、周期和流程都简单得多;

④推广成本低——传统APP应用主要通过与360手机助手、百度应用等合作,推广成本高,微信端APP借助微信朋友圈等吸引用户扫描添加,综合推广成本更低。

因此,对于广大智能手机用户来说,微信技术应用几乎成了所有APP软件的代名词。微信技术也成为社交领域一致公认的一项颠覆性媒介技术。它的出现让我们相信,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越到后期越超乎想象。就社交APP而言,除了腾讯的微信,还有网易的易信,阿里的来往,等等。

就技术层面分析,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服务插件和基于位置的“摇一摇”、“漂流瓶”等社交插件。这项颠覆性的媒介技术,兼容了微视、微博、彩信、视频、音频的所有技术,如果给智能手机添加POS机、3D打印的功能,那么通过微信技术和手机,我们能把需要的内容轻松打印出来,这就等于把平面与立体印刷技术也兼容了。

按照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3月底全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的数据,2013年11月突破6亿的腾讯微信用户超过了全国移动通信服务用户的一半。

截至2016年8月末,我国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总数已达到13.09亿户。腾讯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与WeChat(微信网页版)合并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8.06亿。微信用户依旧超过全国移动通信服务用户的一半。

那么,通过公众账号平台创办微刊,不但可以在8亿用户的大市场里寻找订阅的读者和客户,更能够通过朋友圈分享、消息推送等功能,进行超低费用的传播、宣传、推广与营销。

所以,开通移动互联网阅读的期刊,都高度重视应用微信技术。这是期刊在深度融合新兴媒体发展过程中强化全动态、超服务、自媒体功能的“大师级”媒介技术。

6.3 可穿戴——“巅峰级”媒介技术

可穿戴技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技术可以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从而使移动终端突破手机边界,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

可穿戴技术是移动智能终端使用方法的一次革命,就像讯飞语音技术,集语音、手写、拼音、笔画输入于一体,无需切换即可在拼音输入界面进行文字和语音输入,是输入法的一次革命。

近几年国际高科技巨头都在加速研发与应用。爱普生发布的基于云计算服务系统的系列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整合了行业领先的独创生物感应技术。谷歌发布的谷歌眼镜,结合了声控、导航、照相与视频聊天等功能。苹果推出的智能手表,支持Facetime、WiFi、蓝牙、Airplay等功能。深圳市宏智力科技有限公司专为iOS系统研发的意念头箍,可以通过蓝牙无线连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台式电脑或智能电视等终端设备。

可穿戴技术里,尤其是与风生水起的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两大新技术的“相加”、“相融”下,普及应用的势头正如火如荼。

很多期刊已高度关注,希望结合各自的内容特色和读者、用户需求,通过可穿戴技术这一“巅峰级”媒介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强化全动态、超服务、自媒体功能,加速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6.4 生物芯片——“魔幻级”媒介技术

技术的最高境界与艺术是一样的,都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说,未来最主要的移动终端不是机器设备,而是人本身。

截至2016年8月末,我国移动通信服务用户2G和3G继续加快向4G转换,4G总数达到6.60亿户,占全部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总数13.09亿户的比重突破一半,达到50.4%。

所以,随着2G升级、3G再加速升级到4G,今后一定还会升级到5G、6G……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媒体,会是一块植入式的生物芯片,植入你的身体后,可以与你大脑神经的意念交互操控——这一用“想一想”操作的意念智能系统,完全超越了用“点一点、划一划、看一看”操作的行为智能系统。

利用“交互搜索”和虚拟技术(英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能够同时模拟五官感觉的拟真装置,使用者只要安坐家中,就能感受加勒比的炎炎烈日、普罗旺斯的熏衣草香,甚至《舌尖上的中国》的所有美味),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系统支持下,准确地为读者和用户呈现出一个融合所有媒体特性的“信息”。

在这一“魔幻级”媒介技术的未来媒体生态圈里,一种知识、一个信息、一条新闻,最终形态里,可能所有媒体的版本、格式、品种、类别都会有呈现,就像孙悟空72变只有一个真身,可以有很多个化身。

唯一不同的印记就是:信息“真身”的“出生地”不同,或者出生于报纸,或者出生于期刊,或者出生于图书,或者出生于广电,或者出生于互联网,或者出生于微信。

而最终呈现的都会是具有特异功能的“神一样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