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只有实现“高转化”,科技才能够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而对于中国科技期刊而言,以尖端领先“前沿、前瞻、前卫”优势,确保期刊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的持续性“高被引”,则是实现国际影响力突破的关键所在。
就像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研究成果都发表在《自然》《科学》上,只有站在“制高点”上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才能实现持续性“高被引”,才能在国际科研学术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6.1 “首发”重大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实现“高被引”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严纯华认为,作为中国科学家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国科技期刊正逐渐被“掏空”,这对中国科学家长期发展极为不利。这里说的“掏空”,实质就是我国大量优秀论文都投到了国外期刊上,“首发”重大学术思想、研究成果而实现“高被引”的国内科技期刊,更是少之又少。
6.1.1 中国高被引论文就包含了一部分重大成果的“首发”
SCI收录统计的中国高被引论文在2005-2015年10年里为15011篇,占世界份额的11.9%,比2014年统计时数量增加22.2%,在全球占的份额也提升了1.5个百分点,但仍然排在全球第4位。
2014年中国在全球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0的7种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415篇,占总数的3.7%,排在世界第7位。
这些高被引论文和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里,有一部分是我国科学家重大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的“首发”,但都无偿、甚至倒贴出版费送给了这些国外科技期刊。
6.1.2 坚持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
中国科技期刊获得“首发权”实现“高被引”的例子虽然凤毛麟角,但也在不断增加。如前面提到的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完整的古海底“黑烟囱”。如1922年创刊的《地质学报》,我国最重要的地质学成果“北京猿人”等考古发现都发表于此,该期刊在早期中国科学发展、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
①积极鼓励我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学术界开展平等的学术交流,强化在国际学术活动中的话语权;
②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便于国内学术界第一时间获取和利用,着力解决我国科研成果在国外科技期刊发表后带来的知识产权、使用权、传播权等问题,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③探索建立科研机构和科研资助机构对重要的核心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管理机制,并作为项目结题验收和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
6.1.3 加快建设确保、认定科研成果首发的国际化平台
为确保、认定科研成果首发权,目前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是建立为科学家记录在案的预发布平台。中国科学家在大亚湾中微子振荡的发现上,在投稿的同时就把论文预印本提交给了全球最大的论文预印本系统ArXiv。论文从投稿到正式发表虽然滞后51天,最终还是确保了科研成果首发权得到认定。
2016年6月,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正式上线,科学家们由此可获“首发权”。ChinaXiv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营造出公开透明的科技成果交流共享空间,有助于科研人员公平竞争;其次是保障优秀科研成果首发权认定,有助于扩大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原创成果涌现;第三是缩短了科技成果发布周期,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快速流转、有效转化。
中科院副秘书长汪克强表示,中国首个按照国际通行模式规范运营的预发布平台ChinaXiv,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界自治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共享平台,将面向中国科研人员,接收中英文科学论文的预印本存缴和已发表科学论文的开放存档,将从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天文学、数学、材料科学等重点领域逐步开放到更多领域。
最重要一点,ChinaXiv还将加强与传统期刊的合作,从而真正成为“首发权”的保护平台,以帮助中国科学家获得更多“首发权”、抢占更多“制高点”、实现更多“高被引”,向世界展示我国前沿研究、热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代表性成果,引领学科发展。
6.2 约请、培养“高被引”作者
关于“高被引”作者,汤森路透集团名下公布的称之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爱思唯尔名下公布的称之为“高被引学者”榜单。
有较多的高被引论文的科技期刊,其学术影响力也是高的。高被引论文研究与聚焦的,往往都是学科的前沿问题,或同行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被引论文还反映了一个国家科研绩效的影响力和制高点。
6.2.1 约请“高被引”作者撰写各类研究性文章
约请“高被引”作者撰写各类研究性文章——是期刊界公认的确保内容成果“高被引”的一条捷径。
汤森路透集团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里,全球共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21个学科领域的3215名科学家入选。中国在全球入选国家人数排名中占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美国、英国和德国。中国(含港澳)共有134名科学家入选,中科院以46名研究人员入选,位居中国各科研机构及高校之首。
爱思唯尔公布的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里,中国内地40个学科中共有1744名高被引学者入围,相比上年增加了121名。中科院以277人入围总数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清华大109名,同时位列全国高校第一;第三是北京大学87人,第四是浙江大学86人。
中国的高被引科学家,大多数都有过国际科研经历、稳定的团队合作关系,也体现了中国的优势学科领域。
如国家“千人计划”、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彭笑刚,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至1999年在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1999年进入美国阿肯色大学,2005年被提升为教授,并在同年升任讲座教授;2009年辞去阿肯色大学全职教职,加盟浙江大学。彭笑刚同时上了爱思唯尔、汤森路透榜单。在2002-2012年中,彭教授共有17篇论文成为ESI化学学科高频被引论文,总被引7064次。彭笑刚从事的是纳米晶配位化学、纳米生长机制、功能纳米晶合成化学的研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在这些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
因此,科技期刊要以“前沿、前瞻、前卫”的尖端领先,确保内容成果“高被引”,就要把约请这些榜单上的科学家、学者来撰写各类研究性文章,作为重大采编思路实施与推进。要利用各种途径、提供优厚条件、想尽一切办法,第一时间刊登他们的文章,并在文章发表后,提供最优质的后续服务。
6.2.2 提前培养自己的“高被引”作者
杰出的人才,要取得优秀研究成果,往往需要与固定且有实力的团体及机构深度合作,同事、师生甚至亲人,互相影响、同时上榜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果约请榜单上的科学家、学者有困难,那么我们的科技期刊就要提前培养自己的“高被引”作者。
在上述科学家、学者的团队里、单位里、圈子里,精心发现、挖掘、扶持、培育。与他们建立可持续推进、牢不可破的科研学术共同体,并且以独具特色的人文关怀,建立深厚的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