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内期刊界高度追捧的国际化办刊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编委会、稿源和审稿专家的国际化。
那么,编委会、稿源和审稿专家的国际化标准是什么?仅仅是编委和审稿专家的身份、稿源贴上非期刊所在国的标签,就可以实现国际化了吗?
标准是质量、实力的数据化硬性限定,而标签只是用来区别不同情况的一种符号。因此,包括备受推崇的《自然》《科学》等国际一流科技与学术期刊,在全世界建立的强大顾问团和审稿人队伍,其国际化选择标准都是锁定在——专家及其团队在某领域里的学术成就与地位、科研成果与影响力,以及与期刊办刊宗旨方向的契合度等三大方面。
这三大方面的本质就是“刊学研结合”必不可少的要素。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杂志社两名编辑专程到美国《科学》编辑部交流学习,撰写《Science的办刊理念及启示》一文,着重介绍了“近年,Science的影响因子在31左右”、“Science之所以成功”的五方面经验。
而“刊学研结合”就是其主要亮点:
①强大的编辑团队——其专职主编是优秀的学者,基本每期都有他们亲自撰写的社论,多数专职编辑来自国际知名大学,有很高的学术素养,编辑具有很高的独立性;
②高水平的同行评审质量——由世界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同行评审团队;
③朴实的办刊目的——它出版跨学科的论文,要求论文有普遍适用性,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并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④悠久的办刊历史积累——非盈利性的办刊模式及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宗旨是“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后盾;
⑤良好的互动交流。
《科学》成功的五方面经验,①②⑤就是“刊学研结合”要素的充分体现,③④中的“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宗旨,同样与“刊学研结合”密不可分。
《科学》有26位编辑,按照学科不同,来自哈佛、牛津、剑桥、耶鲁、利兹等国际一流大学。主编都是十分优秀的能够推动“刊学研结合”的权威学者,这是《科学》成功的关键。
现任主编麦克纳特(Marcia McNutt)女士,是地球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曾担任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及美国内政部部长科学顾问。
2008-2012年的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是哈佛大学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93-2005年连任两届美国科学院院长。
2003-2007年的主编肯尼迪(Kennedy),是哈佛大学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0年至1992年任斯坦福大学校长,曾任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