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权威期刊的盈利模式

权威期刊的盈利模式

时间:2024-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期刊主管、主办、主持承办单位等关联机构资源要素,实施“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尖”被选型或“多中争好、好中争优、优中争精、精中争尖”进取型优化规则后得到发挥的模式——人本创新模式,也即A面模式。

期刊主管、主办、主持承办单位等关联机构资源要素,实施“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尖”被选型或“多中争好、好中争优、优中争精、精中争尖”进取优化规则后得到发挥的模式——人本创新模式,也即A面模式。

具体包含的3个分项,详见策略云图①(图4-3)。

图4-3 A面模式——策略云图①

按照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的期刊都有分层次的管理架构,首先是主管单位,一般以部、委、办、局、会(协会、学会)的权威政府机构为主,其次是主办单位,一般以部、委、办、局、会的下属企事业单位为主,近年来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作为主办单位的期刊也越来越多。

就日常的管理而言,主管单位基本上属于挂名单位,而有的期刊有多个主办单位,一般情况下,也只有一个单位是主持日常管理与出版事务工作的,所有人员的编制、行政、劳动等关系都由主持工作的主办单位直接负责,而其余的主办单位也属于挂名性质。除此之外,还有顾问(指导)单位、协办单位,编辑指导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理事会、联谊会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这样一套中国特色的期刊管理运行模式,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反对者认为,中国式的期刊管理模式,婆婆太多,捆住了发展的手足,是阻止期刊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支持者则认为,正是这个中国模式,让期刊在改革大潮中,进可攻,退可守,就像中国最为庞大的事业单位一样,既享有政府机关的优势与特色,又可以执行企业化的政策与机制。

反对者指出的模式障碍,其道理在于,婆婆太多,不利于期刊的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在国际期刊竞争中,无法与国外的期刊出版集团分庭抗礼。支持者指出的模式优势,其道理在于,跨部、委、办、局、会的期刊集约化、集团化进程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目前还只能维持在各部、委、办、局、会以及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甚至各编辑部自行改革、维稳发展的模式上,因此,主管、主办、主持、顾问(指导)、协办单位,编辑指导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理事会、联谊会等,越多,期刊拥有的资源要素也就越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计划经济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的结合就能够越完美。

而且,哪怕是组建成立了跨部、委、办、局、会的期刊出版集团,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主管、主办、主持、顾问(指导)、协办单位,编辑指导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理事会、联谊会的资源要素,甚至会进一步的集聚、开发,使之效益最大化。

因此,根据目前国内的期刊发展现状,A面模式,也是首选模式,尤其是核心期刊,这方面的资源要素越多越丰富,其资源要素的选择开发空间就越大,无论是学科影响力、学术竞争力还是经济社会影响力,提升就会更有效、更快速。

就A面模式的塔基策略来说,主管、主办、主持、顾问(指导)、协办单位,编辑指导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理事会、联谊会等机构越多,自然形成的领域内读者、用户、作者就越多,这些读者、用户、作者随着期刊创新发展得到优化的基础就更加扎实,如果只有100名读者、5个用户、10名作者,按照50%的优化率,最后只剩下50名读者、2.5个用户、5名作者,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就会动摇,但如果有10000名读者、500个用户、1000名作者,哪怕按照30%的优化率,剩下的还有3333名读者、167个用户、333名作者,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基础,依旧非常坚实。

期刊拥有的各类机构资源要素越丰富,实施和执行“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尖”被选型或“多中争好、好中争优、优中争精、精中争尖”进取型优化规则的成效就越显著,就越能够确保核心期刊的各项定量评价指标始终保持稳固、提升。

所以,A面模式的塔基策略,就是指领域内读者、用户、作者实施“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尖”被选型或“多中争好、好中争优、优中争精、精中争尖”进取型优化规则的策略;

A面模式的塔梯策略,就是指期刊日常决策管理层和采编人员的人员结构实施“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尖”被选型,或者人员本身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品德才能等方面实施“多中争好、好中争优、优中争精、精中争尖”进取型优化规则的策略;

A面模式的塔尖策略,指的就是编辑指导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理事会、联谊会里的高层领导、顶级专家、权威人士实施“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尖”被选型或“多中争好、好中争优、优中争精、精中争尖”进取型优化规则的策略。

这其中,塔梯策略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期刊日常决策管理层和采编人员的结构,被选型或进取型优化规则的策略实施到位了,期刊创新发展的引擎——主观能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就能够驱动、推动、带动塔尖策略和塔基策略的实施到位,最终实现核心期刊资源要素的滚动式、螺旋形优化,为核心期刊各项定量评价指标始终保持稳固、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本创新支撑。

就期刊日常决策管理层与采编人员而言,这一优化规则在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里,则上升到了培养大批新型“出版人才”的高度,在“政策措施·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里特别提出:

①制定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划,支持出版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开展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加大新兴出版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

②建立出版融合发展人才资源库;

③鼓励出版传媒集团设立人才基金,鼓励出版单位加强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④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创新项目用人机制,探索出版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