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8月18日发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讲话。
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出版业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推动出版业更好更快发展,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2015年4月9日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共四部分16条内容。《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推动传统出版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阐明了路径。这对于量大面广、既有“高精尖”又多“低小散”的国内期刊业而言,压力更加巨大,也更加需要别开生面的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大谋略、大策略和大战略。
在讲话之前的2014年8月11日,《中国科学报》第1版的要闻《中科院国际一流期刊数量翻番》,着实让国内的期刊界惊喜了一阵。该报道介绍,近日,美国汤森路透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CR 2013),其中,《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较2012年度显著增加;《光:科学与应用》《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的影响因子均超过8,由此中科院期刊国际同学科排名大幅提升,国际一流期刊数量翻了近一番。代表中国科技期刊跻身国际“高精尖”队列取得了突破。
这个惊喜,也与2014年5月第三届上海期刊论坛上的中央宣传部出版局领导特邀报告里提到的,“让人联想到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写于1973年的著作《小的是美好的》”的思考相呼应,该特邀报告题为《相看两不厌——互联网与期刊》,后以《相看两不厌——也说互联网与期刊的融合发展》为题在《科技与出版》刊发。
那么,中国期刊业真的可以因为“高精尖”又“小而美”沾沾自喜吗?究竟能不能,究竟有没有办法,以大谋略、大策略和大战略为引擎,既“高精尖”又“大而强”地跻身国际期刊界第一阵营?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期刊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深远的新思考、澎湃的新动力和大胆的新探索。
1.1 难题之一
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司司长艾立民在2014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致辞中,分析了我国期刊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艾立民提供了总局《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里最新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出版期刊9877种,年总印数32.7亿份,年经营总收入222亿元。
而一家新设立的媒体行业民间智库“世界媒体实验室”采集、核实、公布的数据显示,小国大业的荷兰,国土面积相当于两个半北京,人口150万左右,期刊出版的大业与我国期刊业相比,那就叫大到巨无霸。
2012年荷兰尼尔森控股有限公司期刊出版营收55.9亿美元净利润2.97亿美元,2013年营收57.03亿美元净利润7.4亿美元;威科有限公司营收47.6亿美元净利润4.25亿美元,2013年营收49.05亿美元净利润4.75亿美元;爱思唯尔股份公司营收33.6亿美元净利润达到惊人的12.71亿美元,2013年营收35.21亿美元净利润未披露。
这3家荷兰期刊出版公司2013年总计营收折算为人民币超过900亿元,是国内9877种期刊2013年总营收222亿元的4倍。这么一比,我国期刊业明显就是“弱小群体”。著名的德国施普林格公司2012年期刊出版营收43.7亿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也比我国所有期刊的2013年总营收还多出40多亿元。
1.2 难题之二
除了经济实力上的“弱小”,就国际公认的最权威影响力指标比较后,其中的差距也十分显著。
中科院《细胞研究》影响因子目前已经提升至14.812,位列中国科技期刊第一,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185个核心期刊中也已排到了第9位,处在前10%,但与荷兰爱思唯尔公司旗下细胞出版社发行的CELL(《细胞》,JCR2015影响因子为28.71)相比,差距接近一半。而与全球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前10名相比,明显属于非常“弱小”(见表6-1)。
表6-1 JCR2015全球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前10名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其2005年的影响因子就达到了29.431;2011年发文338篇,2012年发文415篇;2011年引用次数为12624次,2012年为12312次。而我国的《细胞研究》发文数2011年113篇,是《细胞》的1/3,2012年是99篇,是《细胞》的1/4,2011年引用次数为1583次,仅仅只有《细胞》的1/8, 2012年为957次,仅仅只有《细胞》的1/12。
澎湃2016年6月17日最新报道《26年影响因子长6倍,国产学术期刊<细胞研究>创造奇迹》里,有《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提供的“目前该杂志每年收到的投稿量是1600篇左右,只有不足100篇能够被选中发表”的数据,这说明年发表量还是维持在2012年的水准。
1.3 机遇之一
爱思唯尔作为国际期刊界的标杆,也给国内期刊界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学习、参考、借鉴的特殊机遇。
除了《细胞》,爱思唯尔还出版著名的学术期刊《柳叶刀》《四面体》,以及教科书《格雷氏解剖学》等,每年共有25万篇论文发表在公司出版的期刊中。
爱思唯尔不但拥有了无可匹敌的“高精尖”,同时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而强”。
根据2012年期刊出版营收与利润数据,爱思唯尔的利润率高达37.83%,而威科公司只有8.93%,营收最大的尼尔森公司最低,只有5.31%;德国施普林格公司也只有7.19%。
爱思唯尔这一“高精尖”“大而强”的巨无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相看两不厌——互联网与期刊》的报告里说出了上半个答案:爱思唯尔,当年小不点儿的荷兰出版社,1951年成立,1962年就开始做电子数据存储,1992年营收为16.7亿英镑,却拿出6亿英镑创建信息集成平台,大投入里是大志向和大策略。
爱思唯尔2012年上任的新掌门罗恩·莫比德接受英国《书商》杂志采访时说出了下半个答案:通过数字平台和覆盖全球的技术项目,爱思唯尔取得了很大成功,现有2000多种同行评议期刊,72%的收入来自数字产品。
根据罗恩·莫比德的数据测算,爱思唯尔来自期刊数字产品的年营收是24.19亿美元。爱思唯尔由此成为国际期刊界以大志向、大策略、大投入实现“高精尖”“大而强”的最成功样板。
1.4 机遇之二
在大志向、大策略、大投入实现“大而强”方面,我国的报纸、广电、图书出版业、互联网新媒体亮点颇多,成效显著。这也给国内期刊界融合发展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机遇。
从世界媒体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13年度(第一届)《世界媒体500强》排行榜里可以看出,该排行榜研究对象是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家媒体公司,最后按照营业收入的高低确定最终榜单,入选榜单前十名的媒体公司,有8家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共有42家媒体公司入选,入选数量低于美国、日本和英国,排名第四。其中报纸出版11家,图书出版11家,广电大类20家,期刊出版是0家。
在2014年度(第二届)《世界媒体500强》排行榜里,中国大陆共有52家媒体公司入选,其中图书出版增至17家,广电大类增至24家,新增综合媒体与媒体服务各1家,报纸出版减至9家,期刊出版依然是0家。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资深教授莱维·多尔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约翰·戴腾在与记者谈到中国传统纸媒时,都使用了“处境艰难”一词,但他们也强调,中国传统纸媒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区域媒体并不会消亡。他们认为,中国影视行业有机会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影视消费国,而且将在大数据和数字化的背景下迎来更大机遇。
在2014年度(第二届)《世界媒体500强》排行榜的8个子行业里,全球综合媒体入选104家位居第一,图书出版入选97家位居第二,广播电台或电视行业入选90家位居第三,报纸出版业绩普遍下降入选数量锐减至66个位居第四,期刊出版入选43家位居第六(见表6-2)。
表6-2 2014年(第二届)《世界媒体500强》排行榜入选期刊数据汇总
2015年度(第三届)《世界媒体500强》排行榜里,中国大陆共有65家媒体上榜,总数比2014年增加13家,其中互联网新媒体10家。入选总数继2014年度后再次超过日本和英国,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独播不到两年的芒果TV,以年营业收入翻十几倍的迅猛发展之势,成为全球首批入选的互联网新媒体企业。人民网凭借在互联网新媒体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首次入选的大陆地区十家互联网新媒体之一,位居中央新闻网站第一。
世界企业家集团首席执行官、世界媒体实验室专家组成员丁海森亦表示,全球媒体行业的发展重心正在向亚洲地区转移,未来的5年,中国将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
因此,期刊如何加速与新兴媒体融合,创造适合于期刊发展的新的媒介技术和出版传播业态,既是巨大挑战,更是巨大机遇。
1.5 机遇之三
处于传统媒体与出版加速向新兴媒体与出版转型进程中的我国期刊业,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像广电、图书出版、互联网新媒体那样强势拉动、快步奔跑,但在实现“高精尖”方面,还是做出了很大努力,在国际科研、学术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持续突破。因此,我国期刊业更要把握好这一已在全球初见成效的巨大机遇。
从美国汤森路透发布的连续3年《期刊引证报告》(JCR 2013、JCR2014、JCR2015)看,中国科技期刊跻身全球前列的每年都有增加。JCR2015中国大陆共有185种期刊被收录,比2014年度增加了12种,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由2014年度的84种增长至93种(见表6-3)。
表6-3 JCR2015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前10名
JCR2015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主管、创办仅两年的《国家科学评论》,首次亮相即紧随百年大刊英国《自然》、美国《科学》杂志,跻身全球综合科技期刊前五;《细胞研究》稳居亚太地区生命科学类期刊第一;《光:科学与应用》继上一年首次跻身世界百强科技期刊行列后,继续保持国际光学界顶级地位。
作为我国第一份英文科技类综述期刊《国家科学评论》,致力于为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领域的重要科学成就。刊物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蒲慕明担任常务副主编,薛其坤、高松、施一公、周忠和、逯高清、郭雷分别担任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学科副主编。目前编委会已增至169名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其中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为主的国际编委占43%,诺贝尔奖得主4名。创办一年后,就得到海内外华人科学家和国际期刊界的认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纳米研究》是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公司合作出版的英文月刊,创刊于2008年7月,主要发表纳米研究领域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原创性的科研论文和世界一流科学家撰写的权威性、全面性的评论文章。
Nanoscale致力于吸引和出版纳米领域内的杰出研究成果,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共建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定位于纳米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在前瞻性、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纳米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合办的期刊,第一个影响因子是4.109,而第二个影响因子就高达7.76,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华大基因和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联合创办的大数据期刊GigaScience——影响因子跻身全球综合科技期刊第六,开创了以大数据为导向的发表模式,为数据全面公开与共享提供了平台,有助于最大可能地合理利用数据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