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项主动的活动,没有人会在完全被动的状态下阅读。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是有许多漫不经心的阅读者,他们虽然也在阅读,有的甚至正襟危坐,但是却缺乏明确的目的。由于缺乏明确的阅读目的,大脑的思维处于松弛、散漫、无序的状态,这样做的结果是,阅读的人不仅阅读速度慢,而且获取的信息少。漫无目的的阅读习惯会严重损害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阻碍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学习与工作能力的发挥。
程序阅读法是预防和医治漫不经心阅读习惯的良药。程序阅读法,是指阅读时以相对固定的程序进行阅读。程序阅读法中的“程序”主要由以下问题组成:
①题目是什么?
②作者是谁?出自什么地方?
③文章的基本内容或主要观点是什么?
④阐述了什么重要事实?
⑤有哪些新思想、新观点和启示?
程序阅读法符合阅读学原理和人的认知规律。阅读是信息由外(书本)向内(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流动的过程,以一定程序进行阅读,会对人脑信息吸收过程进行去粗存精式的优化,提高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另外,带着问题阅读,会诱发人的探究反射,在人的神经系统形成一个兴奋中心,使人在阅读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
现在,请用程序阅渎法阅读下面的文章。
善读可医愚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诸如“为革命而读书”,“为工作而读书”,为“消遣而读书”等等。现在的“世界读书日”,重新引出读书的话题。这使我想起10多年前文坛出现的一场关于读书的论争。有位著名学者写文章批评当时很走红的一部小说,用了“无聊才读书”这句话,惹得那位作家勃然大怒,你来我往,打起了一场笔墨官司。
“无聊才读书”这话原出自鲁迅先生之手笔。1931年鲁迅在《赠邬其山》一诗中写道:“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其实,鲁迅这首诗与读书本无多大关系,是另有深意的。那位学者引鲁迅“无聊才读书”这句诗,无非也是一种调侃的意味。这里不去说它。
“读书无用论”倒是很值得研究。“文革”中出现的“读书无用论”早已被“拨乱反正”过了。近来又出现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许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完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划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出身名门,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当过很接近皇帝的辅政官僚,但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不是做官,而是当编辑,读书。他全部精力用在校书于天禄阁(皇家图书馆),担任经、传、诗、赋方面的“总编辑”,花了20多年工夫,把百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书重加整理,勘校了《战国策》,编著了《新序》、《说苑》、《烈女传》、《洪范五行传》等,后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也是从刘向的《世说》等书中脱胎而来的。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读书,除了消遣的成分之外,还是应该学以致用。前几年出现过这样的笑话:一个发了财的乡村企业家,为了表示自己也有文化,拿出一笔钱叫他的手下人丢买书。问买什么书?说什么都可以买,只要装满这间大书房就行。其实他是不读书,也不想读书,只是要在家中摆一屋子书,以附庸风雅而已。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了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
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4月22日第07版)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出自什么地方?
3.这篇文章提出了什么主要观点?善读,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