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僰人的生活

僰人的生活

时间:2023-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僰人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北部一带。据《尚书牧誓》记载,僰人首领因跟随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以“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为中心,在今川南和滇东北地区建立了势力强大的“僰侯国”。由此可见僰人种植荔枝的规模、产量在两千多年前便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僰人种植荔枝的传统在川南一带不断延续。


僰人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北部一带。他们荜路蓝褛,以启山林,披荆斩棘,开发了祖国西南边疆。从历史文献可知,僰人约在西周时期便已经建立了国家(即“方国”或“族团”)。据《尚书•牧誓》记载,僰人首领因跟随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以“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为中心,在今川南和滇东北地区建立了势力强大的“僰侯国”。

僰人在历史上是以善种荔枝、水稻著称的民族。北魏人贾思勰《齐民要术》称:“犍为僰道、南广,荔枝熟时百鸟肥……率生稻田间”便是很好的写照。

僰人种植荔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秦纪》言“僰僮之富”。《太平御览》引《郡国志》说:“西夷有荔枝园,僰僮诸夷中最贤者,古所谓僰僮之富,多以荔枝为业,园植万株,树收一百十五斛。”由此可见僰人种植荔枝的规模、产量在两千多年前便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僰人种植荔枝的传统在川南一带不断延续。唐代的《荔枝谱》说:“蜀中荔枝,以戎泸之品为上”。有学者认为,杨贵妃当年最爱吃的荔枝即是“戎泸之品”。《唐志》记:“戎州贡荔枝煎”,说明戎州一带已有较高的以荔枝作蜜饯的技术。不仅如此,戎州(今宜宾)僰人还精于以荔枝酿酒,这在唐宋大诗人杜甫、黄庭坚、范成大的诗中多有记载,即所谓“重碧酒”、“荔枝绿酒”、“春碧酒”等。世界文化名人唐君毅先生家乡附近宜宾县打鱼村迄今尚存3株千年古荔枝树。凡此种种,说明僰道地区种植荔枝的历史源远流长。

僰人种植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许慎《说文解字•羊部•羌条》注:“西南僰人,僬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三引《地理风俗志》说:“僰于夷中最仁,有仁道,故字从人”。从汉魏六朝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僰人是川南和滇东北地区古代民族中最先进的农业民族。《太平御览》卷七九一引《永昌郡传》说:“朱提郡(今云南昭通)……川中纵广五六十里,有大泉池水,僰名千顷池。又有龙池以灌溉种稻,与僰道(今宜宾)接”。文中记述这一地区已实行自流灌溉的方式。建国后宜宾市翠屏区山谷祠东汉岩墓中出土的陶田,其中体现出了自流灌溉、稻田养鱼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说明僰道地区的僰人在秦汉时期种植水稻的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此外,僰人栽培的桃、橙、姜、蒟(一种蔓生植物,果实似桑椹)等经济作物也颇有名气,行销远近。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鄱阳令唐蒙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南越国,在那里品尝到蜀地僰人所产的蒟酱,因而得知从四川有水路经贵州、广西直达广州(当时名“番禺”)。于是请示汉武帝,由唐蒙率巴蜀士兵数万,劈山开路,遇水搭桥,修筑了一条从僰道出发,南下深入贵州腹地,直下两广,长达2000多公里的驿道。从此开通了一条经川南通北盘江,向西直达云南滇池,向东经南盘江和红水河通西江,直达番禺(今广州)的南夷道(也即“南方丝绸之路”)。

秦汉以后,中原势力浙及西南,僰人势力日衰,但仍在以宜宾为中心的川南地区和以昭通(古之朱提)为中心的滇东北地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杂居(参见拙作《略述僰人迁徙的历史轨迹》载《巴蜀文化研究通讯》2006年第1期)。尽管如此,在珙县、兴文、筠连等地的僰人历经唐宋时期直到元明均见于历史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