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代女子鞋帽图鉴

清代女子鞋帽图鉴

时间:2023-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旗女梳旗髻,即“两把头”、“叉子头”或“一字头”,因需在头发中插人架子使之呈双角扁平状,故又称“架子头”。明代妇女就有这种装扮,到清初仍为妇女所喜爱。汉族妇女的缠足之风,到了清代尤为盛行,北方汉族妇女以穿弓鞋为多。一般高一二寸,以后有增至四五寸,上下较宽,中间细圆,似一花盆,故名“花盆底”。清代后期,着长袍穿花盆底鞋已成为清宫中的礼服。

清代旗女梳旗髻,即“两把头”、“叉子头”或“一字头”,因需在头发中插人架子使之呈双角扁平状,故又称“架子头”。这种假髻到咸丰以后更为夸张高耸,演变成为“大拉翅”,被汉人称作“旗头”。汉女则梳平髻,喜戴黑绒布帽和遮眉勒,发型低矮而更显含蓄气质。

遮眉勒俗称“昭君套”或“昭君眉”,可能受到古画中昭君头饰的影响,是由包头巾发展而来的。明代妇女就有这种装扮,到清初仍为妇女所喜爱。狭长的布条从额头往后扎起,上面加以精美刺绣或缀上玉片珠花。年轻妇女所戴的叫“春眉”,老年妇女多用青黑素色的眉勒,故又称“乌巾箍”。一般在正中央缝上玉片或纽扣作简单的装饰,有的还在近耳部分加宽,有护耳防寒的功用。戴眉勒在光绪年间十分流行,之后仅见老年妇女使用了。女子平日佩戴发簪时,仅用一二根针簪为饰,或簪一二朵小花;喜庆节日则用耀眼的发饰,有的成对为饰、左右横插,有的成组搭配。

汉族妇女的缠足之风,到了清代尤为盛行,北方汉族妇女以穿弓鞋为多。满族妇女不缠足,大多穿旗装及木底的丝鞋,时称“高底鞋”。这种鞋极有特色,以木为底,鞋底很高',类似今日的高跟鞋,但高跟在鞋中部。一般高一二寸,以后有增至四五寸,上下较宽,中间细圆,似一花盆,故名“花盆底”。有的底部凿成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底”。这种鞋底极为坚固,往往鞋已破损,而底仍可以再用。一般小姑娘从十三四岁时开始穿花盆底鞋。清代后期,着长袍穿花盆底鞋已成为清宫中的礼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