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森是丹麦著名医学家,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
到了晚年,芬森准备寻找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下,芬森从众多慕名而来的医学界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担心这个年轻人不能坚持下去。
乔治建言道:“先生,据我所知,哈里家境贫寒,您不妨请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看他会不会动心。如果他被金钱所诱惑,自然不配做您的弟子。”
然而芬森却说:“谢谢你的提议,但是我不能采纳。我一直都很赞同一个观点: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他出身于贫民,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呢?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说:给你一个高薪的、轻松的工作你干不干?而且答案必须是否定的。那么,对他来说,内心肯定是纠结的,因为他要在现实生活与梦想面前做出两难的选择。而他跟着我研究医学,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呢……”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著名的医学家。
后来,哈里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饵,来评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因为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弟妹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让别人在自己与利益中做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启迪
如果芬森对哈里的人性作测验,哈里坦言自己会被诱惑,甚至因此一生碌碌无为,而世界上会因此少了一位著名的医学家。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女性曾有过三次恋爱的经历。第一次是她的初恋。他们是大学同学,男孩清瘦俊朗,朴实乐观,对她体贴入微。就在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她父亲随口说的一句话“是不是为了钱?”她却当真了。她父亲是做煤炭生意的,家底不是一般的殷实。她突然想试探一下即将成为她丈夫的他。于是她让她父亲出面,用五十万元的条件让他离开她。这在二十几年前可是一笔巨款,而偏偏他生在农村,父亲患糖尿病却没钱治疗,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刚读初中,最终他收下了那笔“分手”费。
第二次恋爱,情形与第一次差不多,最后也是因为一次关于金钱的试探,男友没有接受也没再见她,换了手机号带着尊严去了外地。
第三次恋爱,男方家底也很殷实。对于她父亲的试探,男友有些轻蔑地接受了,但随即用这些钱买了几件名贵的金饰品送给她,男友还自己添补了一些。后来他们结婚了,两年后有了孩子。又过了两年,她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而且不止一个。所以他们离婚了,她自己带着孩子,一直再没找到合适的男人。
人与人交往应该以诚相待、平等相待,任何一方都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瞰别人,否则将失去朋友,也将失去成功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