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生的人大多对生活心灰意冷,感觉未来没有任何希望,感觉这个世界不需要自己了。其实这些人是陷进了思维的误区。
在济南的一家医院里曾发生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一位美丽的女医生上吊自杀了。
她只有38岁,几年前刚刚从济宁调来省城,她的儿子才12岁,正在读初一。
所有认识她的人都为她的弃世万分惋惜,同时又都觉得她的做法不可理解。大学的学历,在省城有份很好的工作,有聪明可爱的儿子,大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任何一个可以支持她轻生的理由。
熟悉她的朋友这样说:“她的母亲去年去世了,她们母女感情很深,她无法从母亲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她就像变成了另一个人,笑声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快乐也消失了,对生活的热爱也消失了。”
“她从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子变成了一个终日郁郁寡欢的人。最终,她陷入极端悲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置可爱的儿子于不顾,置自己的家庭于不顾,去追随自己的母亲了。”
济宁是我的故乡,她原来单位的很多同事也是我的朋友,他们都专程赶来省城吊唁她。
我请这些朋友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为她的做法痛心。大家说:“她是一个很阳光的人,业务很棒,对人很热情,很有人缘。”
但是她却没有从母亲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她在几天前发给朋友的短信中还说,自己无法接受母亲去世的事实。
她追随自己的母亲走了,她从无尽的悲痛中彻底解脱了。但是她却忘记了一个母亲的巨大责任,忘记了一个妻子的巨大责任,忘记了自己寒窗苦读、成为一个医生之后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而把更大的悲痛留给了喜欢她的人,留给了她可爱的儿子,留给了她的家庭。
人生际遇千变万化,谁都难免遇到不幸和灾难,当这些不幸已经发生、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时,我们只有用平常的心态去接受、去适应,而不是让那些不幸摧毁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精神崩溃。
接受痛苦与不幸,对于无法改变的残酷事实,当以平常心去接受、去适应。
几年前我的好朋友、著名作家、《我爱我家》的作者梁左因病不幸去世,享年仅有40多岁。梁左是著名作家、《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的长子。
他去世的时候,他的父亲刚去世不久。我同朋友一起去北京吊唁梁左。逝者已去,唯有安慰生者。当我们向谌容表达我们的悲痛之时,没有想到谌容显示出自己难得的达观。
她说:“梁左是个孝顺的孩子,他知道他的父亲在天堂寂寞,就先去天堂陪伴父亲了。”
我们所有在场的人对谌容的宽阔胸襟都由衷地钦佩。
启迪
古希腊的哲学家曾经说过:“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事实,让我们来轻松地接受吧。”很多时候,使我们快乐与不快乐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适应现实的能力。
人世间的不幸或灾难,我们难以预料,如果不幸发生在我们身上该怎么办呢?
面对不幸,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工作,善待他人,及早从悲伤的阴影中走出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我们不妨把陈丽园的感悟送给大家:
叶去,花在。这世界需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的爱。
子去,母在。这世界需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永恒的爱。
人去,情在。这世界需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的真挚的爱。
无私的爱,这世界需要你,世界因你而美丽;永恒的爱,这世界需要你,世界因你而精彩;真挚的爱,这世界需要你,世界因你而绚丽。
这世界需要你——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