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横纹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
1.动作电位传至接头前膜至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含ACh的突触囊泡释放, 2.ACh激活接头后膜的化学门控通道,造成Na+内流而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3.释放的ACh可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 微终板电位:简单的说就是一小批Ach(一个Ach量子,也即一个囊泡)释放导致的终膜电位变化。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例题) 神经冲动到达肌接头前膜时,引起开放的通道是:(B) A、Na+通道 B、Ca2+通道 C、K+通道 D、Cl-通道 本题考查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例题) 微终板电位产生的原因是:(C) A.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一个递质分子引起的终板膜电活动 B.肌接头后膜上单个受体离子通道开放 C.单囊泡递质自发释放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D.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解析:简单的说就是再考微终板电位。ACh释放引起的钠离子内流导致。
(2/4) 横纹肌的收缩机制
1.肌丝的组成: 粗肌丝:由肌球或称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 ①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肌动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 ②具有ATP酶的作用,与结合位点结合后,分解ATP提供横桥扭动(肌丝滑行)和作功的能量。 细肌丝: 肌动蛋白(肌纤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激动了,就想结合 纤夫的爱,纤夫的爱往往是激动了 原肌球蛋白(原肌凝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原来的,保守。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改革了,不能保守了 2.肌肉的收缩过程: ①肌肉舒张状态时,横桥结合的ATP分解(ADP和Pi仍留在头部)→蓄积能量而处于高势能状态。 ②当终末池(连接肌质网)释放Ca2+ →肌浆内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构型改变→解除位阻效应→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向M线方向摆动→拖动细肌丝滑行→肌小节变短→肌肉收缩。 ③在横桥变构与摆动同时,ADP及Pi与横桥分离→横桥再结合ATP→横桥与肌动蛋白亲合力↓→并与肌动蛋白解离。解离后的横桥随即将ATP分解,进入下一横桥周期。 ④如胞浆内Ca2+↓→Ca2+与肌钙蛋白解离→原肌球蛋白构型复原→位阻效应恢复→横桥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细肌丝回位→肌肉舒张。 ⑤胞浆中升高的Ca2+,由肌质网膜上的Ca2+泵泵回肌质网
(3/4) 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
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基本过程如下: 1.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肌膜和T管(横管)膜传播,同时激活T管膜上和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 2.肌质网内的钙离子释放的胞内 3.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促进肌钙蛋白和钙离子结合,导致肌肉收缩 4.钙泵将胞质内的钙离子回收到肌质网 (例题) 与粗肌丝横桥头部结合,引起肌小节缩短的蛋白质是(2012):(B)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解析:考查的是细肌丝几种蛋白的作用,大家简单记忆即可。
(4/4) 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1、前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长度-张力曲线 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就作用于肌肉的负荷,将肌肉拉长于某一状态。最适初长度:前负荷决定肌肉收缩前的长度,也就是初长度。使肌肉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的初长度就是最适初长度。 最适前负荷:产生最适初长度的前负荷。 从长度—张力曲线可看出:①肌肉收缩存在一个最适初长度(即最适前负荷),此状态下,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最大。 ②大于或小于最适初长度,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均会下降。2、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张力-速度曲线 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负荷 在等张收缩条件下观察负荷对肌缩张力和速度的影响。 后负荷为0→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小;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故而:后负荷过大,虽肌缩张力↑,但肌缩速度、幅度↓,不利作功;后负荷过小,虽肌缩速度、幅度↑,但肌缩张力↓,也不利作功 3.肌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长度-张力曲线上移,张力-速度右上方移动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①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主要是: Ⅰ.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2+的水平; Ⅱ.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②调节和影响肌缩效应内在特性的因素:许多神经递质、体液物质、病理因素和药物。如:甲状腺素和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肌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增强心肌收缩力。老年人因心肌肌球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ATP酶活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
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收缩时表现为肌肉长度的缩短和(或)张力的增加及缩短的速度变化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形式可根据其负荷情况或刺激频率的不同表现分为: ①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1.若肌肉一段固定,另一端游离,不加负荷或所加负荷小于肌肉收缩的最大张力,则肌肉在收缩时或在克服负荷后的缩短过程中,肌肉的张力不再变化,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张收缩。 2.如果肌肉的两端都被固定,使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能发生变化,只发生张力的增加,该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② 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1.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引发肌肉一次收缩和舒张,这种形式的收缩称为单收缩。2.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刺激时,出现收缩总和的过程称为强直收缩。其又可分为完全性强直收缩和不完全性强直收缩。(例题)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时释放到肌质中的Ca2+通过什么机制回收到肌质网终末池(执业医师考题):(E) A.脂质双分子层 B.载体蛋白 C.通道蛋白 D.钠泵 E.钙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