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时间:2024-09-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每天达180L,而终尿量仅1.5L左右,表明超滤液中的水分约99%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超滤液中的其他物质被选择性重吸收或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分泌。泌K+量受细胞外钾浓度、醛固酮分泌量及小管液流量的影响。小管液pH降低时,H+分泌减少。

(1/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

 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每天达180L,而终尿量仅1.5L左右,表明超滤液中的水分约99%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超滤液中的其他物质被选择性重吸收或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分泌。如葡萄糖氨基酸可全被重吸收,而肌酐、钾离子等则可被分泌到小管液中而排出体外。

(2/3)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1、近段小管重吸收70%,近端小管前半段经跨细胞转运途径,占2/3.约1/3经细胞旁途径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后半段 近端小管前半段,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和H+的分泌和氨基酸、葡萄糖转运相藕联。前段Cl-不吸收,结果是小管液中Cl-浓度高。 近端小管后半段:后半段小管液中的Cl-浓度高,同时,顶端膜上有Na+ -H+交换和Cl--HCO3-逆向转运体。 Na+ Cl-进入细胞内, H+和Cl--HCO3-进入小管液 2、髓袢:降支主要是水重吸收,升支粗段是NaCl主要重吸收部位,主动重吸收。存在Na+-k+-2Cl-同向转运子,呋塞米利尿机制。升支粗段水不通透。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要是调节。 Na+主要接受醛固酮调节,水主要接受血管升压素影响。 远曲小管的始端,水不通透,可主动重吸收NaCl,通过Na+-Cl-同向转运子,氢氯噻嗪抑制此处Na+-Cl-同向转运子利尿。 远曲小管的后段和集合管:基底侧膜的钠泵活动,促使顶端膜上Na+内流,Na+重吸收是Cl-的动力,也是K+分泌的动力

2)K+重吸收与分泌  K+的排出量取决于肾小球滤过量、肾小管对K+的吸收与分泌,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量。 1、 65%-70% K+是近段小管重吸收的。 2、髓袢吸收:25%-30% K+在髓袢吸收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又能分泌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K+浓度高,管腔顶端膜对K+有通透性,K+可顺浓度梯度进入小管液(分泌)。 远端小管后半段约90%的上皮细胞是主细胞: 主细胞:基底侧膜的钠泵活动,促使顶端膜上Na+内流,K+外流(Na+-K+交换)。泌K+量受细胞外钾浓度、醛固酮分泌量及小管液流量的影响。 闰细胞:重吸收K+,机制不明。有人认为顶端膜的H+泵,主动泌H+时重吸收K+ ,即H+-K+ATP酶 (例题) 关于肾脏重吸收和分泌 K+ 的叙述,正确的是(2013):(D) A.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约 25%-30% 的 K+  B.髓袢重吸收约 65%-70%的 K+  C.远端肾小管分泌 K+ 但不吸收 K+  D.远曲小管分泌受 K+醛固酮调节  3)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 1.近端小管的重吸收    ①80%HCO3-的重吸收以CO2形式进行的,    故HCO3-重吸收率明显大于Cl-的重吸收率。    过程:Na+-H+交换的H+进入小管液+滤液中的NaHCO3分解为Na+和HCO3-  →H2CO3→H2O +CO2进入细胞    ②H-的分泌:Na+-H+交换→H+进入小管液(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可抑制H+的分泌)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 细胞机制 2.髓袢的重吸收:   主要是升支粗段。机制同近端小管。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闰细胞可主动分泌H+。分泌入小管液中的H+可与HCO3-、HPO42-、NH3结合, 降低小管液[H+]。小管液pH降低时,H+分泌减少。

(例题) 在肾上管上皮的转运过程中伴有Na+重吸收的是(2011):(ABC)  A.葡萄糖的重吸收               B.氨基酸的重吸收 C. H+的分泌   D.NH3的分泌 4)糖的重吸收 1、正常情况下,尿中无糖,说明糖都被重吸收 2、吸收部位:近段小管 3、吸收方式:Na+—葡萄糖同向转运,简单的说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4、当血糖达到180mg/100ml,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血浆葡萄糖的浓度就是肾糖阈。(例题) 关于肾脏对葡萄糖重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2013年执业医师考题):(B)A.重吸收部位仅限近端小管 B.经过通道的易化扩散进行 C.需要转运蛋白 D.葡萄糖的重吸收与 Na+的转运密切相关 E.肾糖阈正常值为10mmol/L 5)NH3的分泌    部位: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在近端小管: ①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酶 谷氨酸根+NH4; ②谷氨酸根 谷氨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NH4; 2分子HCO3- NH4+通过Na+-H+交换体逆向转运入小管液; NH3单纯扩散到小管液或细胞间液;    HCO3-与Na+一同跨过基底侧膜进入组织液。    因此,1分子谷氨酸代谢,生成2个NH4+进入小管液,回收2个HCO3-。    排酸保碱 1、在集合管:    该管膜对NH3高度通透,对NH4+通透性低,故细胞内生成的NH3扩散入小管液,与分泌的H+ 结合NH4+随尿排出。每排出1个NH4+,回收1个HCO3-。 2、NH3分泌与H+分泌的关系:    如果H+分泌受抑制, NH4+的排出也少。 慢性酸中毒时,刺激肾小管谷氨酰胺代谢,增加NH4+、NH3排泄和HCO3- 生成。排酸保碱 (例题) 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2012):(C) A.H2CO3     B.(NH2)2CO3    C.CO2    D. HCO3- HCO3-以CO2的形式重吸收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能力 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渗透压↑ → 近曲小管重吸收水↓→ NaCl浓度↓ → NaCl重吸收↓ ,水重吸收↓ 。 渗透性利尿:临床上给病人使用能被肾小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而达到利尿的目的。糖尿病多尿 球-管平衡 1、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近球小管的 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的现象。是定比重吸收。2、生理意义: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因肾小管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3、机制:与管周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有关。 4、球-管平衡打乱:如渗透性利尿

(3/3)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