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知多少
在求职的过程中,“ 说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人们在面试中常常会给出面试官想要的答案,而非自己真实的情况,来获取理想的工作岗位和薪资。而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吗?
人为什么要伪装
我们出于情感,出于爱,出于仇恨,出于羞愧,出于恐惧。 我们有1000个说谎的理由。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案件是我们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撒谎。
——舒尔茨教授
所谓【情商】,是一种理解自己/他人情绪需要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影响自己/他人的能力。
而所谓【虚伪】,是隐藏自己真实想法,而去展现一个不真实的自己。
其间的分寸则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最最重要的则是不要单单因为利益去伤害自己和他人。
面试伪装
在招聘市场中,无论是老练的职场精英,还是初入社会的学生小白,都希望给面试官展现一个最好的自己,这时候【伪装】必不可少。比如说,胆怯的你装作很勇敢,在实习公司中虽然只是做一些黏贴发票的小活,却要表现出积极参与公司各项事务,深知公司业务流程。
我们深知【伪装】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且不利于公司去挑选合适的员工。但是,不得不承认,善良的伪装者通常是一个好演员, 同时,他们大多都很聪明,情商很高。
【伪装】需要快速反应能力,且会让头脑非常疲惫。 人们总是必须将真相与谎言分开,并且同时总是知道:我告诉了谁什么,我必须告诉他什么。
而最近的研究也表明,这些“说谎”的求职者往往在工作中的表现要比那些诚实的人好。其原因在于,在求职过程中成功【伪装】的人,往往具有更好的认知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说,要去明白HR在问你:你在实习期间都干了什么?这时候,他问的不仅仅是在实习时候的流水账,而是在你实习期间,你学习到什么,并且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也就是说你和公司彼此为对方可以带来的好处。
就如同硬币的两面,【伪装】体现了求职者的高情商,却让面试官很难去判断求职者是否合适这个岗位。
那么,【伪装】是否在求职中是一个不好的表现呢?是否会影响面试官们的判断呢?
相关研究
为了去探讨这个问题,德国的乌尔姆大学和美国的圣路易斯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中心联合对此进行了一个测试。
他们测试了111位学生志愿者,以申请较好的硕士研究生为目标,进行了两次面试。
而在面试前,研究者们对于这111名志愿者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以求客观。
这两次面试的内容十分有趣。
一次是在【严肃】的环境中去展现最好的自己来获得奖励。
而另一次则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去诚实的说明自己的能力来获得奖励。
研究者将两次面试的结果与志愿者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进行了比较。
有趣的是,善于【伪装】自己的人在整体的能力上普遍好于【诚实】的人。而且,即使在面试中,求职者针对问题进行一些修改和伪装,并不会实际的影响面试官的判断。
结语
【伪装】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在合适的场合中和合适的问题上,利用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信息筛查能力去包装一个更好的自己,是一个人情商的直接表现。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对于【团队合作】以及【社交能力】方面的伪装,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了今后的工作效率。
那么,在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如何去识破不合时宜的【伪装】,和这些高情商的“骗子”斗智斗勇,就需要HR们身经百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