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球的记忆

地球的记忆

时间:2024-09-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不断进化。据说,地球的妈妈叫太阳星云。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平均谷深约16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荒漠峡谷之一,有十多个岩石层,这些岩石层是目前世界上内容最丰富的“石头书”。三叠纪时,出现了巨大的四足食草恐龙,它们被称为原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侏罗纪是恐龙最幸福的时期,因为这时候的环境最适合恐龙生活。这一撞,撞得地球直晃悠,引发了一系列的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灾难。

科学家认为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直到5.5亿年前的寒武纪才有了显著的增加。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不断进化。而恐龙三叠纪晚期登上了历史舞台,在长达1.6亿年的时间里,它们是整个地球的霸主。

恐龙由迷你型变成巨型,由几个种类变成众多种类,都与地球的演变密不可分。要想研究恐龙,就得好好了解一下地球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地球的面纱,看看这个椭圆形的家伙到底藏着哪些秘密。

地球和人一样,也有妈妈。我们的妈妈都有名字,那么地球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呢?据说,地球的妈妈叫太阳星云。太阳星云是在急速旋转的涡流中形成的,并且它一直处于旋转状态。它转哪转,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缩、聚集,生出了许多星子宝宝,其中一个星子宝宝就是地球。现在,地球已经46亿多岁了,不过,这对它来说,才只算是中年而已。

地球出生以后,由于小星子的撞击、内部压缩和元素衰变,产生了巨大的热量。其体内能熔化的物质,如金属铁、镍和硫化铁,都熔化成了液体,停留在身体的中心部位,形成地核;不能熔化的物质自由上浮,经冷却下沉,最轻的物质就留在了地球表层,形成地壳;剩余的物质就形成地幔,地幔处在地核与地壳之间,它一边包裹着地核,一边支撑着地壳。

拿来一个地球仪,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七大洲的边缘几乎可以咬合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距今大约2亿年时,七大洲是一个 整体,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像7个紧密拥抱的兄弟。后来,在地球公转、自转、星际引力和重力等各种力的联合作用下,这7个兄弟渐渐分开了,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笨重的岩石,总是一副无声无息的模样。你可千万别小瞧了岩石,它们几乎是一部部石头书,忠实地记录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要想了解恐龙,就得先阅读这些无声的书。

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不仅样貌不一样,所含的化石也不同。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岩石层中的化石,发现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5.5亿年前显著增加,这个爆发式的生物演化现象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从这个时候开始,地球的历史被划分成三个年代:

古生代:生活着古老的生物,依次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恐龙盛行的时代,依次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哺乳动物迅速发展,依次包括老第三纪、新第三纪、第四纪。我们现在生活的时期就处于第四纪。

“石头书”

为什么称岩石为“石头书”?这要从它们的垂直切面谈起。将未经破坏的岩石地层垂直切开,就可以看到多种不同地质年代所沉积的岩石。每个地质年代的岩石长得都不一样,它们层层摞在一起,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本装订好的图书。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平均谷深约16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荒漠峡谷之一,有十多个岩石层,这些岩石层是目前世界上内容最丰富的“石头书”。

好多小朋友都爱问一个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微笑着回答说:“宝贝,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孕育出来的小生命啊!”锲而不舍的小朋友接着就会问:“妈妈,那生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就把很多妈妈难住了。那么,生命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寒武纪时期,地球的地壳运动不频繁,气候温暖而稳定,很多生命从海洋里诞生了。其中较为重要的动物种类有节肢动物类、低等腕足类、古杯动物类等,它们是现代大多数动物的祖先。

在寒武纪之后的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海洋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变得繁多。即使这个时期的地球表面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也难以承载全部的生物。为了生存,很多生物被迫到淡水和沼泽浅滩里寻找生路,浑身覆盖着甲壳的节肢动物是第一批开拓者。

到了石炭纪,随着陆地面积增大,海洋面积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已经超饱和,一些生物已经进化成能在陆地上生存的爬行动物。这一时期的爬行动物多为两栖动物,如始螈、引螈、林蜥等,它们都长着密密麻麻的鳞片和厚厚的皮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就连它们的卵,里面都裹着一层结实的羊膜,外面包着一层有孔的卵壳,将保水措施做得十分到位。

不要以为石炭纪的陆地生物只有会爬的,还有会飞的呢。此时,有翅昆虫已经进化出来了,整日在陆地上空飞舞,它们是这一时期的“空中霸主”。

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小朋友都知道,恐龙大多是体形庞大的家伙,跑起来震得地面直摇晃。实际上,最初的恐龙个头儿小小的,跟兔子差不多大小。经过无数年的进化,恐龙才变成大个子。

三叠纪时,出现了巨大的四足食草恐龙,它们被称为原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当然,这时候的食肉恐龙已经进化出兽脚类恐龙了。

侏罗纪是恐龙最幸福的时期,因为这时候的环境最适合恐龙生活。充足的食物、舒适的环境,使恐龙的进化速度加快了。到了侏罗纪末期,恐龙家族又增添了许多新成员,变得更加热闹了。

白垩纪时,出现了开花植物,地球上的植物不再是单调的绿色。新的植物种类的出现,给恐龙带来了更丰盛的食物。可惜的是,恐龙没能将这丰盛的食物享用到最后,白垩纪末期,它们就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在白垩纪末期,庞大的恐龙家族无声无息地灭绝了。人们要想了解它们,只能通过灰白的化石和它们的现代亲戚去揣测、想象了。

随着时间的发展,庞大的恐龙家族渐渐进化出非鸟兽脚类恐龙。它们的身体覆满了羽毛,有半月形的腕骨,以及弯向后方的耻骨,锁骨融合而形成的叉骨,与现代鸟类的身体构造几乎一模一样。

这种恐龙的前肢和羽毛都已经进化得适于飞行了,但它们的肌肉还软弱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子鸟出现了,它们的前肢和飞行肌肉都已经发育成熟,理论上可以飞行了。

恐龙的近亲是鸟类,远亲又是谁呢?常见的就是鳄类和蜥蜴类。在中生代末期,地球发生了一场生物大灭绝,很多大型陆生动物都没逃过这场灾难,翼龙、鱼龙、沧龙、蛇颈龙就是消失在这场浩劫中的。不过,也有一些动物逐渐适应了地球上动荡的环境,将血脉延续到了今天。

大约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物种大灭绝,约66%的物种都灭绝了。在森林、沙漠、海洋、河流和湖泊里,随处可见动物的尸体。

1977年,美国地质学家阿尔瓦雷兹等人提出了导致恐龙灭绝的天体碰撞说:在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迷路的小行星找不到自己的运行轨道,最后竟然一头撞到了地球上。这一撞,撞得地球直晃悠,引发了一系列的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灾难。这时,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遭殃了,要么被地震震得颠三倒四,要么被火山喷出的烈焰烧得面目全非。慢慢地,恐龙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从已发掘的恐龙化石可以看出,大多数恐龙死亡时都比较痛苦,有缺氧致死的典型表现。古生物学家们不禁疑惑起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缺氧的?

从地质探测结果来看,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可能爆发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浓浓的火山灰和呛鼻的毒气笼罩在地球上空,遮天蔽日。没有阳光,植物无法生长,无法给恐龙提供充足的食物;没有阳光,植物进行不了光合作用,不能释放充足的氧气,恐龙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几种因素加起来,让恐龙的生命流逝得越来越快,直至灭亡。

有科学家指出,约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巨变,气温骤然升高。江河湖泊干涸得裂了口子,丛林灌木蔫得弯下了腰。那些生活在沼泽里的恐龙眼睁睁地看着赖以生存的家园变成了干裂的土地,植食性恐龙也只能望着干巴巴的叶子唉声叹气。

另外,恐龙的散热能力很差。这种突然升高的气温,让恐龙无法及时散出体内的热量,导致它们每天都仿佛生活在蒸笼里。从繁衍角度来说,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变化,都可能导致恐龙蛋难以孵化,从而使恐龙不能继续繁衍下去。渐渐地,恐龙就一只只地死去了。

白垩纪末期的某一天,天气晴朗,一只马门溪龙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这种植物长着棕色的枝条、翠绿的椭圆形叶子,还开出粉红色、带香味的花朵。马门溪龙被这淡淡的香气吸引了,迫不及待地大口吃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再也吃不下了,它才住了口,慢悠悠地走了起来。忽然,只听“轰”的一声,巨大的马门溪龙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过。

原来,在白垩纪,植物界出现了一个新种类——被子植物,即开花的植物,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末期迅速发展。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含有微量的毒素。植食性恐龙个个都是大胃王,有的一顿甚至能吃下1吨食物。

被子植物中的毒素不停积累,达到一定量,就把恐龙毒死了。大量植食性恐龙的灭亡,造成肉食性恐龙食物的短缺。如此恶性循环,恐龙就渐渐消失了。

见不到活生生的恐龙,不能和恐龙交朋友,是让很多小朋友感到遗憾的事。不过,不要难过,让我们来做一回小侦探,去大千世界里探寻恐龙存在过的蛛丝马迹吧。

恐龙如同闪闪发光的大明星,照耀着整个中生代。一提起中生代,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恐龙的身影。而那些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往往被忽略得十分彻底。其实,恐龙的这些邻居们个个都很厉害,它们挺过了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熬过了寒冷的冰川期,一直走到了今天。

让我们先来看看恐龙的水中邻居吧。

水母

水母是一种漂亮的海洋生物,它们如同一个个透明的小伞,又仿佛是仙女们的轻纱裙,在海洋中漂哇漂,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我们可别小瞧这些看似柔弱的水母,它们不仅有毒,还曾见到过活生生的恐龙呢。

水母可是一种“高龄”生物,大约有6.5亿岁了,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它们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恐龙是我们看着出生、长大、灭亡的!”

海龟

世界上第一只海龟出生在2亿多年前,有的恐龙喜欢生活在海边,饿了抓点儿鱼吃,渴了灌一口海水。就这样,恐龙和海龟成了邻居。可惜的是,恐龙没能和海龟一起熬过那场浩劫。

鲨鱼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上。后来恐龙成为了地球上的霸主,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较早出现的鲨鱼虽然很厉害,但一旦被食肉恐龙追杀,也多难以逃脱。

从海洋里钻出来,小侦探擦擦身上的水,开始在陆地上探寻起来。

蜘蛛

小侦探先找到一只蜘蛛,问:“勤劳的蜘蛛,听说你的祖先认识恐龙?”

蜘蛛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是吧,让我翻开我们的族谱来看一看。”

蜘蛛族谱记载:蜘蛛,节肢动物门,身体分头胸部、腹部,有8足,世界性分布。祖先是古蜘蛛,出现在大约2亿年前。

那时候,正是恐龙盛行的年代。不过,小侦探估计,庞大的恐龙应该从未注意过小小的蜘蛛。

蝎子

告别了还在翻族谱的蜘蛛,小侦探又去找蝎子。他听蜘蛛说,蝎子也是节肢动物门的,也许它也认识恐龙呢。

蝎子的祖先大约出现在4.3亿年前,那时候,恐龙还没出世呢。蝎子的祖先在地球上东逛逛、西逛逛,逛了大约2亿年,第一只恐龙才姗姗而来。于是蝎子的祖先开始了和恐龙比邻而居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