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雍容华贵的象征

雍容华贵的象征

时间:2024-09-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在这三首诗中,把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李白《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在这三首诗中,把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