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的组成
树木一般可分成五个部分,即根、干(或称树身)、枝、梢、叶。从树木的形态特征看,又有缠枝、挺杆、屈节、钮裂、结疤等。另外,树叶有“互生”、“对生”和“轮生”的区别。又因树种的不同,树的皮纹有“鱼鳞纹”、“豆瓣纹”、“横纹”和“解索纹”等区别。↓↓↓
二、树的枝、干、根
树中,枝、杆、根都具形态。画时要交代清楚各自的转折关系,使从根至枝梢有一个形态渐变的过程。画树必使枝干上下多曲折,不要单用直笔。↓↓↓
三、树的皮纹
树种不同,树的皮纹也就各不相同,有光滑和毛糙、横纹和直纹、长纹和短纹的区别。↓↓↓
四、画树和笔顺
画树较多中锋用笔,所谓中锋用笔就是将毛笔笔尖运于线条的中央,这样画出的线条显得圆润。用挺劲的线条画出树干,称为“勾勒”,画树先学勾勒。勾勒的笔顺通常是先左后右。左上角向右下角倾斜的线自上而下;左下角右上角倾斜的线由下向上,以顺为宜。枝干先画主线(也称“倾向线”),以便掌握整棵树的气势。↓↓↓
五、画整棵树的步骤
1.左树用淡墨勾出轮廓,再用淡墨渲染。一般有两种渲染方法,一是先用水打潮然后将墨染上;二是直接用墨染。无论用哪一种方式,用墨都要湿润,有条不紊,不过过急。
2.右树干后,用稍浓些的墨作雨点皴,皴出结构和树皮纹。皴笔干后再渲染,渲染是把皴笔打浑,使有厚重感。皴是用来表现裂纹和积存的泥垢。↓↓↓
3.用浓墨稍作皴擦,最后再画出树梢。↓↓↓
以上三步包含了勾、皴、染、擦四个部分,这是画树的基本顺序和方法。
六、树干的处理方法
嫩枝小树用笔可稍快而灵活。老干老枝用笔要慢而不滞,方显得苍老。无论是嫩枝还是老树,用笔线条要求抑扬顿挫,抑是将笔按得下,扬是提得起,顿挫是停顿和转折,线条的抑扬顿挫也就是线条的节奏感。↓↓↓
鹿角:指枝梢往上长的一类树木, 在自然界中较为普遍。画枯树最难鹿角,难在多而不乱,枝干相叠不相撞。叠是有前后层次,撞是交十字成X和枝干平行。避免乱和相撞的方法是枝交“女”字形。↓↓↓
蟹爪:指树枝向下卷曲一类的树,形似蟹爪。发枝用笔自上而下,收笔处要有加锋之间,如书法线条,欲下先上、欲左先右,出锋时要有回意,处处注意藏锋。画画虽不笔笔讲究,但须有些意识,方能把握住用笔的线条,不至于轻飘打滑。↓↓↓
七、树分四枝
树分四枝,指的是一棵树应有前后左右四面伸展的枝梢。如从左右两面出枝只有平面的感觉,如若四面出枝即四面有形就有了立体感。树分四枝,不是平均对待,只要懂得树分四枝的道理,即使只画三两枝,同样可以有四面之感。树分四枝难在前后,古人将前面的枝称为“掩”,后面的枝称为“护”,意在画出前后的空间距离。由于大树主干经久磨砺,不断长高,树的主干少有生缠,所以树每露主杆,只在树枝上分前后左右,这是符合自然之理的,从构图上说也能起到明确主线,支撑画面的作用。↓↓↓
八、夹叶、点叶法
画叶有“夹叶”和“点叶”两种方法。凡是用线双勾成形的称为“夹叶”,而直接用笔墨点出叶形的叫做“点叶”。图中(一)勾圈的夹叶,又称圈叶,其轮廓线不一定要求很圆,线条不要太细刻,只求随意中有球体的感觉。圆叶、圆点缩小即成胡椒点,相聚五个为梅花点,点时用笔可略快些,过慢气不连贯,就会松散。点子一组与一组之间要有聚散。↓↓↓
九、大混点、小混点
图中(一)是大混点,(二)是小混点,(三)(四)是变格的混点。大混点多用于画雨景树木,方法是用清朋笔蘸淡墨,再在笔头上蘸些浓墨,使笔毫中有足够的水分,又使一笔中兼有多种墨色,然后横向落笔。下笔要肯定,勿多迟疑。点子要求笔笔分明又笔笔相融,温而有形,如觉得墨色不够,不要马上加,否则会使点浑化无形,只能等将干或干时再加。↓↓↓
十、破笔点
破笔点叶比较随便。但必须有整笔点的基础。破笔点有垂直点、横向点和斜点三种,可用秃旧之笔蘸墨后在调墨盘中垂直猛按几个,以笔含水份后笔锋仍然散开为佳。
破笔点以几笔整笔点使公示头聚拢,点法变化如(一),(二)是垂直的破笔点。破笔点不同于破笔干擦,它同样应有整笔点的效果,甚至更胜一筹。不同的仅是钭原用于整笔点叶的毛笔破开来点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