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化媒体形成越来越模糊的组织边界。以共同的爱好形成社区组织,在如今的社交网络中也开始广泛出现。这种组织可以包容不同的年龄、性别、收人、地理位置甚至是价值观和信仰,他们往往以简单的爱好为纽带,通过分享这种双向沟通机制联系起来。最为成功的一个例子是以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产品为中心的iPod俱乐部,这个在互联网上自发成立的组织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为苹果这家商业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口碑价值。
(2)社会化媒体能进行低成本的沟通。沟通的低成本与高效率,降低了一个社群建立的成本。在那些虚拟的空间中建立自己的一个社群或是社区只是点击几下鼠标那么简单。你可以在网络建立几个主题不同的群组,并加入了另外的几个群组。而在现实之中,个体要建立或是加入一个社群或是组织,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3)社会化媒体可以进行极度细分,并且以小规模的核心人群影响大规模的非核心人群。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中,都有一项用户点评的功能,比如在携程网或是在淘宝网上,每个预订酒店或是购物的人,都会看一看前面的用户对某个酒店或是商家的评价,尽管真正产生内容的人也许只占总消费者的1%不到,但是他们的评价和意见会大大影响着其后用户产生的商业行为。这也就是那些在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所具有的核心价值。
(4)由于社会化媒体更低的社交成本和更大的社交圈子,降低了个人影响力的门槛。这显然让“人人都是推销员”成为可能。因为在互联网创造的社区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工具在虚拟空间中展示自己,并以此影响着身边的群体。而在传统零售业,消费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是极弱的。他们在POS机前结账之后就如流沙一般四处散开,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很难就某款商品进行交流和心得分享,尽管他们或许在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座大百货公司里。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即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
(5)社会化媒体让人力资源更合理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比如周鸿神在做的360安全卫士,就是想依靠社区的力量让社区中的个体充当木马病毒的侦查员,以群体的智慧来与病毒作战。
“我们是在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群防群治。”周鸿祎认为要让个体组成大规模的协作型组织,就必须将自己做成一个社区,在这个社区中让所有的成员都减小相互之间的沟通成本,最为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形成一个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不计报酬地为某个事业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6)社会化媒体开启了现代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效率。传统的研究方法无非是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所得的资料也受制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对网上社区进行研究就可以避免这些繁琐的过程,使得调查研究变得轻松自如。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确定社交圈的性质、影响友谊的因素、信息在网络中传递的方式以及人们彼此结交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