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洋务运动以奕,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以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军事装备和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有两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为“自强”阶段,重点兴办军工业;19世纪70—90年代为“求富”阶段,重点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垄断性、买办性,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经济侵略的扩大以及洋务运动的刺激,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近代工业,由此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痕迹。
(一)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政治运动的起点。
(二)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全国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即“百日维新”。
(三)维新运动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存、富国求强的社会变革运动,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维护独立主权的爱国政治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四、辛亥革命
(一)1894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二)1905年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其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既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政治纲领。
(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清政府瓦解,史称“辛亥革命”。
(四)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五)1912年,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五、想西方学习的高潮
(一)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
(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洋务思潮和洋务运动的先驱。
(三)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提出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