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个中国经济延续必须依赖江南,江淮决定存亡

整个中国经济延续必须依赖江南,江淮决定存亡

时间:2024-09-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部则是四川盆地,包括川西平原、东部平行岭谷,以及东西之间的中部丘陵地带。随着历史的推移,江南地区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和“鱼米之乡”,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整个中国的经济延续都必须仰仗江南地区,这才有了世界上最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清朝与太平天国对江淮地区的争夺,是这一规律最近的演练。中国人一般认为江南人较柔弱机灵,善于经商,有其道理,也有其片面性。


“中国”2.0:

整个中国经济延续必须依赖江南,江淮决定存亡


战国的情况有了变化,秦、楚都被纳入了“七雄”的范围,不仅两国之前的属地被算成“中国”,两国不断掠夺得的土地也划入了中国的范围,那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的各省,从那时起,它们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华夏文明的记载之中。

进入秦汉两朝,实行郡县制,让中央政府对边缘地区的控制进一步加强。长江各省“次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到了影响最大的三国时期,益州十三郡、荆襄九郡、江东六郡已经成为诸侯割据与争夺的黄金地域。


东晋,大家知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渡政权。这些洛阳贵族到了江东,却认为中原都是一班胡人扰乱中华,江东才代表真正的“中国”,为此他们还设置了“侨州”,用北方州郡的名字命名南方的州郡(这就像国民党政权到了台湾,仍然会重设“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一样)。不管怎么说,大批北方汉族上层人士来到南方,对南北的文化融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要在这一段介绍四川、两湖(湖北、湖南)、江淮(安徽、江西、江苏)。


四川 


四川北部的秦巴山地,历来是四川的一部分,元朝为了便于北方的控制而将其划入陕西行省,这里是西南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南部则是四川盆地,包括川西平原、东部平行岭谷,以及东西之间的中部丘陵地带。因此四川一向划分为巴、蜀两大地区,两部分的文化习俗既相通也相异。川西比较内视,而川东相对开放,对应着其中心城市成都、重庆的异同。四川在历史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川西平原人称“天府之国”,是西南富庶的物资产地与交通中心;另一方面,四川盆地紧邻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那些地方是历代中央王朝都难以认识和控制的地域,因此它又是边防前线


两湖 


两湖地区北有秦岭余脉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与中原相隔,南到五岭与两广相分,西有大巴山、雪峰山将其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划分。两湖平原相对完整,只是被长江和洞庭湖分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长江在宜昌脱离三峡峡谷后,水流减缓,有如九曲回肠,造成大量的湖泊与低洼湿地,古有著名的云梦泽与彭蠡泽,今则是洞庭湖与鄱阳湖。此地曾出现过几个不同的区域中心。最初江陵(荆州)一枝独秀,后来襄阳、鄂州(武昌)陆续崛起,洞庭湖南,则以潭州(长沙)与鼎州(常德)分镇东西。这也导致了两湖方言的极不统一,湖北方言基本属北方官话,而湘语自成体系。两湖地区位于中国地理大势的结合部,四通八达,极为冲要。


江淮 


江西、安徽、江苏独立成省都是比较晚近的事,该地区在古代一般统称为江南、江东或江左(有时也包括浙江北部)。随着历史的推移,江南地区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和“鱼米之乡”,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整个中国的经济延续都必须仰仗江南地区,这才有了世界上最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当中国处于分裂时,江淮之间便成为南北争夺的生命线,留住这一地区,南方就能有北伐的一线希望,一旦北方势力推进到长江岸边,南方政权便去日无多。清朝太平天国对江淮地区的争夺,是这一规律最近的演练。清末革命党人出自江淮的极多,可以看出民风之一端。中国人一般认为江南人较柔弱机灵,善于经商,有其道理,也有其片面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