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帖 晋 王羲之 纸本行书 纵23X横14.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简介】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三希帖”之首,其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頫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全帖仅二十八字,但“字势强雄,笔力飘逸,灿若游云,矫若惊龙”。清乾隆皇帝曾将此帖誉为“二十八骊珠”,特辟“三希堂”,将此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深藏于宫内。
此帖流传至今巳逾一千五百年,是王羲之存世的唯一书法真迹。
所谓“三希帖”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堪称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三幅书法字帖。
清朝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于是他在自己卧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阁,用于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名帖,以供他随时观赏,后来此阁被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三希阁”,而藏于此阁内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就被后人统称为“三希帖”。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倒台,“三希帖”中除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仍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外(后被国民党政府转运到了台湾),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流出了宫外不知去向。
1951年11月5日,“三希帖”中王献之的“中秋无敌龙书屋快发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辗转数年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以35万元港币的价格,从香港购得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