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是一款来自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应用创业与实作课程》的学生作品。他们希望通过《Forest》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暂时把手机丢在一边,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多跟周围的人交流。
应用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在需要专心于某段不应该玩手机的时间内,在《Forest》中种下一颗种子,如果在该时间段内成功忍住诱惑没有对手机进行其他操作,种下的树籽就会茁壮成长为一棵大树。
本次邀请到了《Forest》的开发团队畢劭康、鄭婷予等四名清大学生,和我们一起来聊聊《Forest》开发背后的故事。
当初出于什么样想法开始做这款应用的?
一开始我们也是苦于经常因为手机而分心,同时最近低头族这个议题也越来越多人讨论,除了令个人效率低落外,也大大的地影响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就想说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人们在不应该的时间使用手机。一个最快想到的方式就是使用 app locker,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硬性锁住用户手机程式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办法真正地培养用户的自制力,而是被动地被迫遵守。因此我们想说能不能从根本改变用户的心态,以一种自主克制自我的方式避免使用手机,甚至在用户成功达成时给予奖励,这样不仅比普通的 app locker 更能带给用户正面的影响,也能令用户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制作这款应用时在交互或者设计方面有过怎样的考量?
既然是以专心、不用手机为出发点,我们的设计原则就尽量以简洁、宁静的方式呈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用种树来作为我们应用的形象。试想如果改成养一些可爱的小宠物,在过程中用户很可能会动不动就想看一看、戳一戳宠物,反而导致分心。反观种树就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也比较不会令用户分心。
应用的制作过程中有什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功能点?
森林的设计是一个最重要的功能点。我们不希望像番茄钟一样,每次完成后什么也没留下,或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我们的森林就是以一种图像化的方式记录用户的每一个专心时刻,让用户回顾起来心情愉悦,更能够增加用户继续努力的动力。
开发背后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么?
其实我们一开始设计的界面与现在很不一样,一开始我们的画面长得比较像游戏,走比较卡通路线的背景与树木。但是经过一些访问调查,我们发现这样的界面容易混淆用户对我们应用的定位,会以为是游戏而非效率工具,这样会让真正会想用我们应用的目标用户难以发现《Forest》,反而吸引到一些想玩游戏的用户却又败兴而归。为了避免失焦,虽然当时我们已经做到可以上架的状态,我们毅然决然重新设计,将界面改为目前的样子。虽然因此延迟了两个礼拜上架,但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产品之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依据用户的反馈,我们预计之后会陆续加入:
更详细的统计图,让用户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
白名单功能,让用户使用部分工作需要的程式(例如字典、计算器等等)不会导致树枯死;
社群方面的加强,支援更多平台的分享,并加入排行榜功能;
累积更大片的森林;
更多样化的树种与装饰,增加美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