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也说中医与国学

也说中医与国学

时间:2023-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学,是本国故有的优秀传统学术文化,习惯上也称国故。中医是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植根于国学的庞大体系之中,因而,认识中医必从国学始。中国化的佛学中重视“调身、调息、调神”的禅修,其学理基础和中医学也是完全一致的。中医学以中华国学“天人合一,天人同媾”的思想为核心的,运用《周易》阴阳五行的相术理论研究人体生命规律。

作者:明新广

国学,是本国故有的优秀传统学术文化,习惯上也称国故。中医是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植根于国学的庞大体系之中,因而,认识中医必从国学始。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中华文化即所谓的“国学”,都是生命之学、人生之学。中华文化的第一原典《周易》就认为“生生之谓易”,即易学是探讨生生之道的学问。当代大哲梁漱溟认为孔学是生命之学,将儒学从符号形式还原为现实生活,将道德规范还原为人的心理。中华文化里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的道家也与“生命”主题密切相关,《道德经》中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又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展现出一种重视生命的意识,而到《庄子》乃至后世丹道之学就更珍视生命了,可以说道家乃至后来的道教整体偏于探讨生生之术。中国化的佛家禅宗也将其关注的终极目标锁定在人的生命,希望从生命的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自由,如《坛经》中一再强调“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可以说,中国佛学偏于探讨生生之慧。当然,中华文化各家对“生生”问题的各个层面均有论述,仅仅是偏重不同而已,正因为对“生生”的各个方面都探讨,才使得中华文化独具特色,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因为生命问题、人生问题可能是人类一直面临并将继续思考的命题。

中医作为一种至今仍然“存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讲“生生”问题。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上讲“生之本,本于阴阳”。认为生命的根本在阴阳.《周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生命的根本是阴阳,也就是道,道展现在生命上就 也说中医与国学_文库下载http://www.wenkuxiazai.com/doc/a499cc530722192e4436f606.html 是善,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仁”为“生生之德”.在中医则表现为医德,以“仁德”的标准来要求医者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也就是所谓的“大医精诚”。此外,中医界有一句“秀才学医,笼里捉鸡”的话,意思就是说儒理与医理相通,儒生学医可以事半功倍。道家和中医也是水乳交融,中国医学史上有不少的道医,既是高道也是名医,如陶弘景、葛洪、孙思邈等等。道家的“贵生”思想、摄生学术系统都汇融到中医养生学术之中,而中医学的内容同样被道家、道教所吸收,比如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就被收入到“道藏”中,被视为一部道书。中国化的佛学中重视“调身、调息、调神”的禅修,其学理基础和中医学也是完全一致的。

《黄帝内经》认为:只要人懂得与天地和谐相处,懂得正确的生活和养生方法,懂得正确的饮食起居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那么这样的人完完全全可以健健康康地、无灾无难地活到一百岁;而治病,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就好比中医的根本目的,是使一棵树不长虫子,因而长寿;如果长虫子了,才必须使用“药石”的方法来消灭虫子。中医学以中华国学“天人合一,天人同媾”的思想为核心的,运用《周易》阴阳五行的相术理论研究人体生命规律。中医在它的整个理念中是要求一个人在他的生、长、壮、老、死的全过程中,健康愉快地活着。在这个理念中,天人是合一的,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和你体内的气血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的和谐。当你与它不能和谐的时候,你就要得病了。 只有理解中国儒释道等中华国学的精髓,才能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反过来说,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也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中华国学的无限奥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