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恐龙灭绝之谜
知识导航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4亿年前的三叠纪,支配地球陆地的生态系统超过1 亿6千万年,灭亡于约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恐龙是一类陆生动物,是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也能直立行走,而且一直被怀疑是冷血动物。
霸王龙
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许多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动物广泛占据。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动物有足够的食物,逐渐繁盛起来,种类越来越多。
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多生活在沼泽和有浅水湖的地方,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 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所以今天的人们只能看到还原成恐龙模样的化石。
关于恐龙灭绝的推论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史前翼龙化石
(1)陨石撞地球说
陨石撞地球
在地球上,生物演化必然经过的一个过程,就是会出现很多种类的生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消失。对于恐龙这样占统治地位的大种族,它们的突然消失令人感觉很奇怪。在6 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知识拓展
为什么会有“陨石撞地球说”?
在1980年的时候,美国的一名科学家在一片约达6 500万年之久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这片地区铱的含量比一般地层要高几十倍,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只有在陨石中才能找到,因此,科学家们把恐龙的突然消失与高浓的铱联系到了一起。科学家们根据铱的含量推算出其来自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这颗行星对于地球的撞击,无疑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科学家们在10年的时间内不断的研究实验,得到了一个初步结论: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一个大坑,这个坑的直径在180~300千米之间。由此,可以将行星撞击地球与这个大坑相联系起来。现在,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2009年,中国的古生物学和物理学家黎阳与研究人员在6 534.83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也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并且含量超过正常含量232倍。随后黎阳在耶鲁大学发表了相关的论文,并引起国际古生物学界的轰动。相关的研究结果似乎进一步证明了小行星撞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剧烈的火山喷发
科学家们将6 500万年前壮观的一幕向我们展开:各种恐龙在自己的乐园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但是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就被天空中出现的一道白光所打断。这一道刺眼的白光,就是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小行星向地球表面移动的速度很快,约每秒40千米。小行星最终撞进了海底,在海底撞出了一个巨大的坑。以小行星的速度和体积可见它的撞击力非同一般,这股巨大的力量将海水彻底的掀翻,甚至有可能,这颗小行星的撞击引起海水的干涸而导致火山喷发,地壳也有可能受到强烈的撞击而发生板块运动。
这颗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带来了一场很可怕的灾难。撞击力迫使地球表面的泥土灰尘铺天盖地而来,气候所影响的物质改变也会因为行星的撞击而再次发生逆转,地球板块的运动引起的植物毁灭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原本很有规律、很有生机的地球,霎时间变得天昏地暗,气温骤降,大雨滂沱,泥石流将生物体包裹并埋葬。充满生命的地球,突然变成了沉寂无声的世界,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也随之结束了。
(2)温血动物说
在过去,科学家们都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但是随着人们对化石资料的不断发掘和研究,科学家们对恐龙的认识也不断的发生变化。甚至有些科学家彻底逆转了自己最初的思想,认为有些种类的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
首先,科学家们从恐龙的动作敏捷程度上来研究,发现一些恐龙的动作极为敏捷。它们没有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而是靠两条后腿在地面上跑动,并且速度很快。这就像运动员一样,运动的越巨烈越需要有一颗强壮的心脏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这种新陈代谢速度一般的冷血动物无法做到。
其次,科学家们从恐龙的食量来研究,发现恐龙的食量很大。一头30吨重的恐龙,每天就要吃掉近2吨的食物。这种食量也只有温血动物才需要。
马是温血(恒温)动物
最后,从恐龙的生理结构来研究,一些身体较小的恐龙,它们身上覆盖着一层羽毛或毛发。动物体表上的羽毛是为了防止动物身体的热量散失。还有一些科学家从恐龙的骨骼方面出发进行研究,但是这些方面所得出的结论,都受到了很多的强烈抨击。至于恐龙中是否有些种类属于温血动物,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很难下结论。
蛇是冷血动物
有些科学家提出并认为恐龙是温血动物,因此,关于恐龙的突然消失有了另外的一些说法。白垩纪晚期的气候比较寒冷,很多科学家提出,恐龙可能无法承受当时那种寒冷的天气,因而导致无法存活。即使恐龙是温血动物,但是它自身的体温仍然有一定的范围。它们就好像人类一样,对于温带和热带的气候可以很自然的适应,但是对于很严酷的寒冷环境,就会无法忍受。再者说,任何生物都需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恐龙的呼吸系统并没有特别完善,再加上自身一直在散失热量,因此,身体很快就会变得虚弱。白垩纪时期也会有一些山洞可以让体型较小的动物藏身保暖,但是恐龙的体型也决定了它们的命运。这种学说并不完善,最大的疑点就是恐龙不完全都是庞大的体型,较小体型的恐龙为什么也会消失?
(3)导致恐龙灭绝的其他可能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恐龙所生活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一块,这唯一一块大陆就是“泛古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不断发生变化,而导致这一块大陆分裂和漂移成多个板块,从而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因此,恐龙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而灭绝。
物种斗争说
“泛古大陆”示意图
在恐龙存在的年代末期,大型动物捕食小型动物为生,而小型哺乳动物属于食肉动物,它们可能会以恐龙蛋为生。随着小型动物的不断繁衍增多,恐龙蛋更多地被它们吞食。最终,恐龙几乎没有后代延续自己的种类,从而灭绝。
始盗龙(啮齿类食肉动物)
酸雨说
也有一些学说认为,白垩纪末期时降临过一场酸雨,酸雨使土壤中的一些微量元素被溶解,渗进地下层中,与水混合。恐龙饮用到这种被污染的水时,出现了中毒症状,最终恐龙都死掉了。
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时,地球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而使得沼泽干涸。因为气候的变化,植物的性质也改变了,一些食草性的恐龙无法快速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从食物链的正常结构来讲,食草性恐龙的大量灭绝使食肉性的恐龙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由此看来,恐龙的灭绝都在常理之中。
知识解码
与恐龙同一时代的动物
白垩纪末期时,与恐龙同一时代的阿根廷石化针叶树及很多蕨类植物存活了下来。其余的大多数海洋生物都已经灭绝,包括许多珊瑚、贝类和软体动物。水里的爬行动物也所剩无几,只剩下龟类和鳄鱼等一些生命力顽强的种类。
了解更多:
未解的科学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