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在新疆奎屯市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新教育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的发言也许不太流畅,因为我现在很激动,我可能语无伦次。尽管这次来奎屯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对我说,现在的新疆很安全,一点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昨天在从乌鲁木齐机场来奎屯的车上,我还是担心有歹徒劫车。(众笑)结果证明我纯粹是杞人忧天。奎屯的天那么蓝,云那么白,阳光那么灿烂。更重要的是,奎屯的新教育那么美丽,奎屯的孩子那么可爱——真的是很可爱!今天中午,我发了个微信,发了几张上午在几个学校拍的孩子的照片,孩子们脸上纯真而有点羞涩的笑容,把我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微信上说:“孩子们可爱得让我想掉泪!”当时,我毫无逻辑联系地想,就凭孩子们脸上这么可爱的笑容,我们也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众鼓掌)
此刻,站在这里,我想到了十五年前,在苏州大学老校区一幢旧教学楼二楼的办公室,我作为朱老师的学生帮他校对《我的教育理想》的书稿的情景。那时我刚考上朱老师的博士生,朱老师正在写一组文章:《我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还有“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等等。这些文章汇集成册,便是《我的教育理想》。这一系列“理想教育”,就是后来新教育最初的萌芽。我相信,当时无论朱老师对新教育有着怎样的憧憬,或者说想象力,也绝对想不到,十五年后这些书斋里的教育理想会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奎屯结下硕果,散发出别样的芬芳。
刚才听了四位老师的新教育叙事,说实话,我再次被感动了。大会要我点评,我无法点评这四位老师精彩的故事。但我可以谈谈我的真实感受。
第一位讲述的阿依努尔老师,是哈萨克族的幼儿老师。当她载歌载舞地开始她的讲述时,我们都被她感染了。她深情的讲述,她活泼的舞姿,她和孩子们的故事,让我由衷地想,阿依努尔老师的样子,就是新教育应该有的样子。什么样子呢?就是美丽,有趣,开心,浪漫,好玩儿……新教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教育就应该给我们的孩子还有我们老师自己带来这样的美丽、有趣、开心、好玩儿,带来这样的幸福!
阿依努尔是幼儿园老师,她让小朋友在人生成长的第一步便吮吸了新教育的乳汁。我们以前的新教育实验学校更多的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而几乎没有幼儿园。现在,阿依努尔老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奎屯将新教育实验拓展到了学前教育。所谓“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也应该包括孩子受教育的全过程,否则就不算“完整”。因此,阿依努尔的新教育实践将“完整”二字落到了学前教育阶段。我特别感动的是,她给孩子们拍了十万多张照片,这意味着她对孩子有着怎样的爱?在我看来,这十万多张照片,每一张都是她和孩子生命长河中的每一滴水珠!
第二位讲述的张遵香老师,我今年年初在北京就听过她的故事,今天依然感动。张老师没有把阅读当做工作,而是当做自己生命的呈现方式,因此她那么投入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我说过,任何一件事,只要将其视为自己的内在需求,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与勤奋无关了。张老师正是如此。
我还特别赞赏张老师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每个同学都可以在班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有的喜欢读童话,有的喜欢读科普,有的喜欢读歌谣,有的喜欢读诗歌……她的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孩子们在阅读中长大,张老师也在阅读中成长。我相信,张老师的孩子将来的人格一定会更加完美,精神一定会更加充实,灵魂一定会更加饱满,生命一定会更加灿烂!
第三位讲述的陈煜老师,通过阅读把新教育的种子播进了少数民族孩子的心灵中。这是奎屯为新教育实验做出的特别的贡献。陈煜老师陪着孩子们阅读的情景,让我想到了我的年轻时代。那时候我也陪着学生读书,我每天中午都给学生朗读名著:《青春万岁》《爱的教育》《红岩》,还有《悲惨世界》,包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然,陈老师在边远的地方,条件更差,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让我们感动。
我想,她的孩子都是少数民族孩子,刚开始时还存在着语言沟通的障碍,但陈老师最后都让她的孩子喜欢上了阅读,读了那么多的书。哈萨克族孩子赛甫丁在中央电视台“寻找中国最爱读书的孩子”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十佳读书小榜样”,陈煜老师陪着赛甫丁走进了央视讲述读书故事。陈老师通过阅读改变的孩子当然不只是赛甫丁一个人,而是一届又一届的孩子。刚才大家听到已经离开陈老师在哈尔滨读书的那个男孩给陈老师的电话录音:“陈老师,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想念您!”普通的一句话,却让我格外感动。
可以说,陈老师创造了许多内地老师都没创造的奇迹。刚才屏幕上的人,因为屏幕形状的原因都变形了,都矮矮的。我在下面坐着看到朱老师和一群老师在屏幕上的形象,我对朱老师快玩笑说:“一群侏儒!”但现在我要说,其实陈老师和他的孩子,还有被新教育所有改变的人,所有追求新教育梦想的人,都是精神上的巨人!
“我心里爱着多少孩子,我就能影响多少孩子!”陈老师这句话,应该成为所有教育者的信念和座右铭。
第四位讲述的潘静老师,向我们展示她了所在的奎屯市第三小学是如何做新教育的。潘老师的讲述让我们重温新教育的起点。起点是什么呢?新教育实验的定义说:“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发展为起点……”看,教师发展就是新教育的起点。所以新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唤醒教师改变教师而去唤醒和改变孩子。
只有点燃了教师的生命,才可能去点燃孩子的生命。奎屯市第三小学正是这样做的。我去年曾经在微信上曾经说过一段话:“有时想想,教育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先让自己善良起来,丰富起来,健康起来,阳光起来,快乐起来,高贵起来,然后去感染孩子,带动孩子,让孩子也善良、丰富、健康、阳光、快乐、高贵。除此之外,还有教育吗?”新教育强调的,也是这一点。我们要让孩子阅读起来,博学起来;我们教师自己就应该首先阅读起来,博学起来。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英国《太阳报》的一个调查结果。英国《太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了4个最佳答案。也就是说,评出了四种最快乐的人。我先说,这四种人里没有教师。但我觉得这四种人的快乐都和教师有关系。
第一种人,是刚完成作品吹着口哨欣赏自己的艺术家。他为什么快乐呢?因为创造性劳作的人是快乐的。只是劳作还不行,每天都重复昨天的故事,不可能快乐。所以,这里的关键词是“创造”。我们教师不也是一样吗?只有每天都充满创造,我们才能快乐。第二种人,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他为什么快乐呢?因为他有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是快乐的。这里的关键词是“梦想”。曾经有人问同样在砌砖的三个人:“你在做什么?”三个人的回答不一样。第一人回答:“我在砌砖。”他说的是事实,但他的眼光也就如此而已。第二个人回答:“我在修筑一座美丽的宫殿。”这就有梦想了。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设一座伟大的城市!”这个人的梦想更伟大了。他的快乐自然更多。我们当教师的,如果没有梦想地工作,谈何快乐?第三种人,是为婴儿洗澡的母亲。为什么快乐?因为心中有爱呀,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能够让母亲感到快乐。这里的关键词是“有爱”。我们教师也是如此,爱学生就会快乐。这我就不多说了。第四种人,是千辛万苦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医生。他快乐的原因,是有帮助别人专业能力。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专业”,而不是“助人”,不是想帮助病人的愿望。要说“想帮助病人的愿望”,最迫切的莫过于病人的亲人,但他们无论多么想帮助病人,最后还得把病人送进医院交给医生,因为只有医生才有专业能力。也正是这专业能力,给医生带来了职业快乐。又说到教师,没有教师不想帮助学生,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具备帮助学生的专业能力,因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感到了职业快乐。而新教育实验正是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进而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首要目标。
“创造”,“梦想”,“有爱”,“专业”——这就是新教育教师的追求,这就是新教育的意义。
好,我再次向奎屯的所有新教育人表示敬意!
2015年5月22日晚上追忆整理
(文章来源:李镇西的新浪博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